BOT高速公路工程风险分析
一、BOT高速公路工程风险管理概述
〔一〕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指处理风险的行为或实践活动,包括对风险
的方案、评估(识别及分析)、提出应对风险的处理方法及对风险的监控(通常是
用来发现风险是如何变化的)。风险管理并不是一项局限于风险管理部门本身的
独立的活动,它实际上是总体的工程管理的一局部。风险管理应该与关键的工
程实施过程紧密相连。所谓关键过程包括总体工程管理、系统工程、本钱、质
量、范围及进度等,但不仅仅限于此。风险管理是一项主动性强的管理工作,
合理的风险管理应尽力减少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果发生,那么应尽力缩小其
影响范围。风险管理应在工程开始时建立,并将工程工期内所发生的风险记录
在案。风险管理过程包含以下几个互相关联的局部:方案、评估(识别及分析)、
处理和监控。风险管理已成为公路建设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速公路
工程工程风险管理贯穿于一个高速公路工程工程从拟订规划、确定工程规模、
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直至建成投产的全部过程,是总体的工程管理的一个组
成局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对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稳
定、持续、快速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BOT投融资方式概述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造-运营-移交)的缩写形式,是
—种新的工程融资和管理模式。BOT方式是指国内外的投资人或财团作为项日发
起人从某个国家的地方政府获得根底设施项日的建设和运营特许权,然后组建
工程公司,负责工程建设的融资、设计、建造与运营。通常由东道国政府或地
方政府提出拟建设的根底设施工程,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定工程发起人,由中
标的工程发起人与当地政府进行谈判并签署特许权协议,然后组建工程公司,
进行工程融资、组织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在特许期内以整个工程的现金流量来
归还筹资的本息并获取一定利润。在工程特许期结束后,工程公司将整个工程
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这种建设方式被称为BOT模式。采用BOT模式进行根底
设施建设,至少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政府通过BOT方式将根底设施的建设、经营、管理权有条件地让渡给私人
投资者,可将原来必须由政府承当的费用转由私人企业承当,而将节省下来的
资金用于其它工程的投资与开发,从而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2.可以及时满足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求
采用BOT方式,可以使有财力的境外投资者参与根底设施建设,使一些本
来急需建设而因政府财力缺乏又无法开工的根底设施建设工程能够早日建成并
投入使用,从而及时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开展。
3.有助于提高根底设施工程的运作效率
由于根底设施传统上属政府专营,在经营上一般不按市场规律运作,所以
营运过程中方案经济的色彩很浓。采用BOT方式后,这项根底设施就成了私人
投资者的一个投资工程,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会努力加强管理,降低本
钱,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提高根底设施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效率。
除此以外,采用BOT方式进行根底设施建设,还可以为社会创造就业时机,
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为当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因而成为我国当
前最具有吸引力和开展前景的根底设施投资方式。
一个典型的BOT工程要经过以下阶段:工程阶段,招标准备及要约阶段,评
价阶段,谈判阶段,转让。
〔三〕BOT高速公路工程的组织体系及各方风险与利益
一个以BOT方式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工程的全过程涉及工程发起与确立、
工程资金的筹集、工程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诸多环节,因此其涉及的参与
方众多,关系复杂,主要参与方有:政府、工程发起人、工程公司、债权人、
供给商、保险公司、运营商、建筑承包商和产品购置者等等,每个参与方与工
程公司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双边关系,也就是说,工程公司是基于一系列协议
之上的由多参与方组合而成的严密的商业组织。
这些参与者,均承当一定的工程风险,同时享有工程利益,因此他们就是
BOT高速公路工程的利益相关人。下面将分别论述各个利益相关者在BOT高速公
路工程中承当的风险和享有的利益。
1.政府(工程的最终所有者)
在BOT方式中,工程最终所有者是工程东道国政府或政府机构。具有双重
身份的政府既是公共根底设施的管理者,也是工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