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6.44 M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1.1万字
文档摘要

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主讲人:XXX2025.5

01液体外渗概述

02液体外渗的预防措施

03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

目ONTE录NTS

C04液体外渗的护理评估

05液体外渗的案例分析

液体外渗概述

液体外渗的定义与危害

定义及常见类型

01液体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渗出血管外进入周围组织。常见类型有刺激性药物外渗,如化疗药物、高渗溶液等。

不同类型的液体外渗对组织损伤程度不同,高渗溶液可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化疗药物外渗则可能导致皮肤坏死、溃疡。

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

02发生机制包括血管通透性增加、药物刺激性、穿刺技术不当等。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药液更容易渗出。

影响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如血管条件差、凝血功能异常;操作因素,如穿刺部位选择不当、输液速度过快等。

危害与潜在风险”

03液体外渗可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如红肿、疼痛、硬结,严重时可引起组织坏死、功能障碍。

对患者心理造成负担,增加治疗成本和护理难度,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液体外渗的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轻度外渗一般无全身症状。若外渗量大、药物

毒性大,可出现全身不适、发热、寒战等。

严重外渗可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

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局部表现不同药物外渗的特殊表现

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清楚。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皮肤颜色改变,如紫杉醇外渗

红肿范围随外渗时间延长逐渐扩大。使皮肤呈暗红色,长春新碱外渗引起皮肤苍白。

皮肤温度升高,触诊有灼热感。局部组织紧张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