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规定
1、不同结构材料交接处应采用每边不少于150mm的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或者热镀锌电焊网做抗力增强处理。(《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
2、砂浆防水层宜留分隔缝,分隔缝宜设置在墙体结构不同材料交接处,水平分割缝宜与窗口上沿或下沿平齐,垂直分割缝间距不宜大于6米,且与门窗框两边线对齐,缝宽宜为8-10mm,缝内应填密封材料做密封处理。
3、外墙防水层应与地下墙体防水层搭接。
4、外墙防水层应延伸至门窗框,防水层与门窗框应预留凹槽,并应嵌填密封材料,外窗台应设置不小于5%的外排水坡度。
5、阳台应向水落口设置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水落口周边应留槽,欠填密封材料,阳台外口下沿应做滴水线。
6、雨棚应设置不小于1%的外排水坡度,外口下沿应做滴水线,雨棚与外墙交接处的防水层应连续,雨棚防水层应沿外口下翻至滴水线。
7、变形缝部位应增设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两端应满粘于墙体,满粘宽度不应小于150mm,并应钉压牢固,卷材收头应用密封材料密封。
8、穿过外墙的管道宜采用套管,套管应内高外低,坡度不应小于5%,套管周边应做防水密封处理。
9、女儿墙压顶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或金属压顶,压顶向内找坡,坡度不应小于2%。当采用混凝土压顶时,外墙防水应延伸至压顶内侧的滴水线部位;当采用金属压顶时,外墙防水层应做到压顶的顶部,金属压顶应采用专用金属配件固定。
施工要求
1、外墙防水工程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防水材料进场时应抽样复检,现场随机抽取,防止承包商更换品牌或采用贴牌产品。
2、外墙防水层的基层找平层,应平整、坚实、牢固、干净,不得出现疏松、起沙、起皮现象。
3、施工环境要求:外墙防水工程严禁在雨天、雪天和五级及以上大风时施工,施工的环境宜为5-35度,施工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无外保温外墙防水工程,外墙结构表面的油污、浮浆应清除,孔洞缝隙应堵塞抹平,不同结构材料交接处的增强处理材料应固定牢固。
5、外墙结构表面宜进行找平处理,找平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墙基层表面应清理干净后再进行界面处理。
(2)界面处理材料的品种和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搅拌应均匀一致,无粉团、沉淀等缺陷。
(4)涂层应均匀、不露底,并应待表面收水后,再进行找平层施工。
(5)当找平层砂浆的厚度超过10mm时,应分层压实抹平。
6、砂浆防水层施工,基层表面应为平整的毛面,光滑表面应进行界面处理,并按要求湿润,配置好的防水砂浆宜在1小时内用完,施工中不得加水。
7、防水砂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厚度大于10mm时,应分层施工。第二层应在前一层指触不粘时进行,各层因粘接牢固,每层宜连续施工。
(2)留茬应采用阶梯坡形,接茬部位离阴阳角不得小于200mm,上下层接茬应错开300mm以上,接茬应依层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涂抹时应压实抹平,遇气泡时应挑破,保证铺抹密实。
(3)砂浆防水层转角宜抹成圆弧形,圆弧半径不应小于5mm,转角磨牙应顺直。
8、涂膜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对节点部位进行密封或增强处理。
(2)涂料配制后,应采用机械搅拌,配制好的涂料应色泽均匀,无粉团、沉淀,防水涂料涂布前,宜涂刷基层处理剂。
(3)涂膜宜多遍成型,后遍涂布应在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
(4)挥发性涂料的每遍用量每平方不宜大于0.6公斤,涂抹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抹方向,同一涂层的涂抹方向一致,涂布时先后搭接宽度宜为30-50mm。
(5)涂膜防水层的甩茬部位不得污损,接茬宽度不应小于100mm,胎体增强材料应铺贴平整,不得有褶皱和胎体外露。
(6)胎底层充分浸润,防水涂料胎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胎体的底层和面层涂抹厚度均不应小于0.5mm。
9、?防水透气膜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层表面应干净、牢固,不得有尖锐凸起物。
(2)铺设宜从外墙底部一侧开始沿建筑立面自下而上横向铺设,必应顺流水方向搭接。
(3)防水透气膜横向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纵向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50mm,相邻两幅膜的纵向搭接缝应相互错开,间距不应小于500mm。搭接缝应采用密封胶粘带覆盖密封
(4)防水透气膜应随铺随固定,固定部位应预先粘贴小块密封粘接带,用带塑料垫片的塑料锚栓,将防水透气膜固定在基层上,固定点每平方不得小于3处。
(5)铺设在窗洞或其他洞口的防水透气膜,应裁开并应用密封胶粘贴,固定在洞口内侧;如门窗框连接处,应使用配套密封胶粘带粘满密封,四角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6)穿透防水透气膜的连接件,周围应用密封胶粘带封严。
10、防水层中设置的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或热镀锌电焊网片不得外露,热镀锌电焊网片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