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其它类病害处治主讲人:王向峰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沥青路面其它类病害处治1坑槽处治2松散处治3泛油处治
1坑槽处治
坑槽处治1成因坑槽是指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按形成原因主分类要有:(1)、压实不足型坑槽(施工温度不当)(2)、厚度不足型坑槽(局部高程控制不严)(3)、水损坏型坑槽(由松散裂缝发展所致)(4)、其他类型坑槽(受外力冲击、车辆滴油漏油(柴油是沥青的溶剂)侵蚀、沥青混凝土层与基层之间局部出现隔离(干扰)层等
坑槽处治2.坑槽可采用就地热修补、热料热补、冷料冷补等方式。坑槽修补应符合下规定:①坑槽修补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水损坏和抗老化性能。②应按“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确定路面坑槽破损的边界。坑槽修补轮廓线与行车方向平行或垂直,并超过坑槽破损边界10~15cm。③坑槽处治至损坏的最底部,修补后新填补部分应略高于原沥青路面。④雨季和多雨地区,应对路面坑槽修补接缝处进行封缝处理。⑤坑槽修补完成后,应清理作业区域,开放交通。
坑槽处治3.就地热补(热再生法):其修补方法是先将高效热辐射加热板放置到待补区域,使旧沥青路面软化,然后耙松被软化的沥青旧料,喷洒乳化沥青使旧料现场再生,补充新沥青混合料拌和,并摊铺、压实。
坑槽处治
坑槽处治3.就地热修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热修补养护车等专用设备,适用于坑槽深度不大于6cm。2)按路面坑槽修补轮廓线,将加热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加热沥青面层至可耙松的状态。3)将加热的沥青面层耙松、切边,并铲除不可利用的旧沥青混合料,坑槽表面和周围喷洒乳化沥青等黏结材料,加入新的热料,并充分摊铺、整平。4)用压路机由边部向中间反复压实,使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5)压实完成后,新修补路面喷洒适量乳化沥青。6)坑槽就地热修补原材料、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F41)的有关规定。
坑槽处治4.坑槽热料热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沿坑槽修补轮廓线切割开挖或铣刨至坑底的不渗水稳定处,其深度不得小于坑槽的最大深度,坑槽较深时应按原沥青面层分层开挖,层间形成阶梯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2)清理掉路面坑槽内的松散沥青混合料,达到底部平整、坚实,壁面与公路平面垂直,坑槽底面和壁面清洁、完全干燥、无松散料。3)路面坑槽底面和璧面喷洒、涂覆乳化沥青等黏结材料,黏结材料应具有较高的黏结性、黏附性、弹性和延展性。4)采用专用设备对热料进行保温加热,并按开凿的层次分层填人热料,逐层整平、压实,保证修补质量。5)坑槽热料热补原材料、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有关规定。
坑槽处治
坑槽处治5.坑槽冷料冷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清理掉坑槽内的松散沥青混合料,必要时沿坑槽修补轮廓线同热料热补工艺进行开挖、清理,路面坑槽底面和璧面喷洒、涂覆乳化沥青等黏结材料。2向坑槽内填人冷补材料,并摊铺、整平均匀,保证坑槽周边材料充足,采用平板夯、夯锤或振动式压路机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3坑槽冷补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沥青路面坑槽冷拌修补材料SBS沥青液》(JT/T530)的有关规定。
2松散处治
松散处治⒈松散处治时机应根据松散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原因合理确定,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⒉因施工不良造成的路面麻面松散,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处治:1)将路面上已松动的矿料收集起来,将残留在麻面松散层上的浮料清扫干净,喷洒沥青用量为0.8~1.0kg/m2的封层油,再按用量为5~8m3/1000m2撒布3~5mm粒径的碎石或粗砂,用轻型压路机压实。2)将路面麻面松散部分进行铣刨重铺,或采用就地热再生进行处治。
松散处治⒊因沥青老化造成的路面麻面松散,可采取封层养护措施进行处治,也可采用就地热再生进行处治,还可采用铣刨或挖除松散部分后重铺沥青面层。⒋因沥青与酸性石料间的黏附性不良造成的路面麻面松散,可铣刨或挖除松散部分,重铺沥青面层,其矿料不宜使用酸性石料。在缺乏碱性石料的地区,应在沥青中掺人抗剥离剂、增黏剂或使用干燥的消石灰、水泥等表面活性物质作为填料的一部分或采用石灰浆处理粗集料等抗剥离措施。
3泛油处治
泛油处治⒈泛油处治时机应根据泛油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原因合理确定,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⒉出现轻微泛油时,可撒布3~5mm粒径的碎石或粗砂,并采用压路机或行车碾压。⒊出现重度泛油,未发生沥青的迁移现象时,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处治:1)先撒布5~10mm粒径的碎石,后采用压路机碾压,待稳定后,再撒布3~5mm粒径的碎石或粗砂,采用压路机或行车碾压。2)先撒布10~15mm粒径或更大粒径的碎石,后采用压路机强力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