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学教案第一讲绪论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旅游业虽然诞生于19世纪中叶,至今不过15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与规模却相当惊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起飞,加上科技的进步,许多人力需求为机器、电脑所取,人们就有了许多空闲时间,而随着可随意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也愿意把闲钱用于休闲旅游活动,于是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地发展起来,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和专家们的预测。
旅游业发展至今,俨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活动,保守估计旅游业收入已超过全球GNP的6%,此外,全世界约有一亿三千多万人投入旅游行业中,这个数值已超过全球人力资源的6%。随着各国开放政策的实施,
以及先进的航空运输设施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缩短了国与国、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对国际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旅游者于世界各国间穿梭,造就了5%—6%的全球国际贸易量,使得交通运输业得以跻身为全球贸易的第二大产业。可以说,旅游业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全球产值较大,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产业类型,这就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经济发展和思维方式,致使人们无暇思考发展旅游业的方
法,而一味地沉醉于“无烟产业”所带来的旅游经济高速发展的喜悦中。但近十几年来,旅游环境恶化的事实和“无烟工业冒烟”的呐喊,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旅游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旅游业是对环境依存度很高的产业之一,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旅游环境质量的下降,威胁到旅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回归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现代人类的一种追求、时尚和使命。同时,随着环境保护运动和旅游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而开发的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为偏远的尤其是敏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所吸引。
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的年产值为2000亿美元。美国、日本、法国每年去大森林观赏、度假和探险的游客分别达到3亿、8亿、6亿人次。目
前,我国每年到森林公园的游客已超过5000多万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今后的生态旅游和大自然旅游几乎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0%。2000年,全世界涌向大自然的人次大约已突破30亿。
人们奔向大自然怀抱的观光、度假、疗养、运动、探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因此,探讨研究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着巨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意义的。
1.生态旅游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
外在的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升温、土地荒漠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促使人类对传统资源利用方式的重新定位;
内在的是旅游活动本身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旅游区的大气污染、水体污
染、噪音污染、光化学污染、垃圾问题以及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迫使旅游经营单位或组织对传统旅游方式重新思考,开始审视旅游对环境和社会的各种影响,探讨如何正确利用自然,如何实现旅游、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2)游客兴趣的转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
越高,表现为掀起以追求新奇、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为特征的“回归大自然”热潮。许多旅游者对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逐渐厌倦,兴趣有所转移,不少人将视角转向生态旅游,参加生态旅游与开展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时
尚。旅游相关部门为迎合这种新需求,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来激发人们出游。
(3)战略趋势
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业的公认,尤其是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里约宣言》以后,
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界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4)经济驱动
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都在支持不同类型生态旅游项目,如世界银行、国际建设和开发银行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泛美开发银
行、美洲组织、美国国际开发署等。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生态旅游在赚取外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不少非工业化国家都将生态旅游作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生态旅游的外汇收入在
哥斯达黎加超过了香蕉,在坦桑尼亚超过了咖啡,在印度超过了纺织和珠宝,成为这些国家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
(5)对传统大众旅游方式的反思与矫正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伴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传统大众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冲击与破坏越来越明显,全球范围的旅游环境恶化,使旅游从“无烟工业”的光环中走出来,开始对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