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方案排版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02
03
04
前期分析模块
视觉设计控制
排版规范体系
核心设计框架
05
06
后续工作衔接
方案展示系统
前期分析模块
01
现状调研数据整合
现状调研数据整合
调研数据分类
数据清洗与校验
数据格式转换
数据存储与管理
按照调研数据的类型,如地理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环境数据等,进行分类整理。
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统一转换,便于后期分析处理。
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建立合理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规划依据文件梳理
梳理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城市设计方案合法合规。
法律法规文件
整理相关规划标准和规范,作为城市设计方案的依据。
规划标准与规范
收集国家和地方政策文件,了解政策导向和支持力度。
政策支持文件
整合前期研究成果,包括规划、设计、研究等方面的成果。
前期研究成果
数据可视化方法
采用图表、地图、信息图等可视化方法,使数据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可视化工具选择
根据数据类型和展示需求,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如GIS、Excel、Tableau等。
可视化效果优化
对可视化效果进行调整和优化,使数据展示更加美观、清晰。
可视化成果应用
将可视化成果应用于城市设计方案中,为决策提供支持。
基础数据可视化处理
核心设计框架
02
功能分区逻辑构建
区块内部优化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需求,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块,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区块间联系
功能区块划分
在每个功能区块内部,进行详细的用地规划和功能组织,确保各功能的合理布局和有效衔接。
通过合理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实现各功能区块之间的便捷联系和高效协作。
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道路交通规划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系统,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0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02
交通枢纽设计
在城市重要节点和交通交汇处,设计综合性交通枢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
03
公共交通优化
空间结构表达层级
总体空间结构
根据城市的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形成清晰、有层次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
01
景观节点打造
在城市重要区域和节点,设计独特的景观节点,提升城市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
02
空间过渡与融合
注重各功能区块之间的空间过渡和融合,避免空间突兀和割裂,使城市空间更加和谐统一。
03
排版规范体系
03
采用黄金比例进行版心设计,使版面整体更加协调、美观。
版心设计
版式构成黄金比例
根据版式风格,选择适合的字体,保证文字的可读性和整体感。
字体选择
依据版式设计需求,合理设置字号大小,形成舒适的阅读体验。
字号大小
通过调整行距和字距,使版面更加通透、易于阅读。
行距与字距
图文比例
合理控制图片与文字的比例,既突出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又保证文字的信息传递功能。
图片排列
按照视觉习惯和信息重要性,对图片进行有序排列,引导读者视线。
文字环绕
在图片周围合理环绕文字,避免文字与图片相互干扰,提高版面整体效果。
色彩搭配
根据版式风格和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搭配,营造舒适的视觉效果。
图文组合平衡法则
技术标注标准化
技术标注标准化
标注内容
标注位置
标注方法
标注工具
对版面中的设计元素进行准确、清晰的技术标注,包括尺寸、颜色、字体等。
采用统一、规范的标注方法,使标注信息更加易于理解和执行。
在不影响版面美观和阅读的前提下,将标注信息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方便查看。
选用专业的标注工具进行标注,提高标注的准确性和效率。
视觉设计控制
04
根据城市特色和文化背景,确定一个或几个主色调,并在设计中广泛应用。
确定主色调
制定与主色调相协调的配色方案,使设计整体和谐统一。
配色方案
合理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通过色彩搭配增强城市意象的识别性和美感。
色彩心理学应用
主色调与城市意象适配
专业字体分级规范
字体分级
选用符合城市气质和设计风格的字体,避免使用过于花哨或难以识别的字体。
字号与行距
字体选择
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对字体进行分级处理,突出重要信息,增强设计层次感。
合理设置字号和行距,确保信息传达的清晰度和舒适度。
矢量图表统一风格
图表设计
根据内容和信息传达的需要,设计简洁明了的图表,避免过度装饰和复杂图形。
01
风格统一
确保所有矢量图表的设计风格一致,包括颜色、线条粗细、形状等要素。
02
图表与文字结合
将图表与文字相结合,通过文字解释图表内容,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理解度。
03
方案展示系统
05
总平面图深化要点
细化功能分区
优化空间布局
标注关键信息
色彩与材质
将总平面图细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绿地、道路、建筑等,明确各区域之间的界限和关系。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