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路缘石靠背施工方案.doc
文件大小:23.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1.48千字
文档摘要

路缘石靠背施工方案

路缘石靠背(又称“路缘石后背”或“靠背混凝土”)是路缘石安装后的重要加固结构,主要用于增强路缘石的稳定性,防止因车辆撞击、土体沉降或雨水冲刷导致的移位或倾倒。以下是详细的施工方案及技术要求:

一、施工流程

1.施工准备

材料要求

混凝土:强度≥C15,推荐C20(寒冷地区可提高至C25),坍落度80-120mm。

模板:钢模或木模(厚度≥15mm),表面平整,无变形。

钢筋:若设计有配筋,采用φ6-φ8钢筋,间距15-20cm(根据荷载要求调整)。

工具准备

振捣棒、抹子、模板支撑架、运输车等。

2.基槽处理

清除路缘石背部杂物及松散土体,宽度≥20cm(设计无要求时按靠背宽度+10cm控制)。

人工夯实基底,压实度≥90%,遇软弱土层换填砂砾石。

3.模板安装

沿路缘石背部支模,模板高度与靠背设计高度一致(通常10-20cm)。

模板内侧紧贴路缘石,外侧用钢筋桩或木楔固定,间距≤50cm,防止胀模。

模板接缝处贴双面胶或填塞海绵条,防止漏浆。

混凝土浇筑

分层浇筑:分2层浇筑,每层厚度≤15cm,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避免漏振或过振。

接缝处理:浇筑前将路缘石背部洒水湿润,增强粘结力;混凝土与路缘石接触面需充分填充。

坡面控制:靠背顶部按设计要求留排水坡(通常内倾2-3%),用抹子收面压光。5.拆模与养护

浇筑后24-48小时拆模(视气温及混凝土强度而定),拆模时避免磕碰棱角。

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7天(冬季采用塑料膜+棉毡保温保湿)。

回填土

靠背混凝土强度达70%后,分层回填素土或级配砂石,每层厚度≤20cm,人工夯实。

严禁使用含建筑垃圾的杂填土,回填后表面低于靠背顶面2-3cm,防止积水。

二、关键施工要点

模板稳定性

模板外侧支撑必须牢固,防止浇筑时位移。弯道段加密支撑点(间距≤30cm)。

检查模板垂直度(偏差≤3mm/m),确保靠背线型顺直。

混凝土质量控制

骨料粒径≤20mm,避免堵塞钢筋间隙(若设计有配筋)。

高温天气掺缓凝剂,低温环境(<5℃)掺早强剂,严禁随意加水改变坍落度。

防排水设计

靠背顶部预留2%内倾坡,避免雨水积聚侵蚀路基。

每隔5-10m设φ50mmPVC泄水孔(设计无要求时,可结合现场排水需求设置)。

特殊部位处理

交叉口及弯道:靠背宽度可加宽至30cm,并增设φ8钢筋网片(间距15cm×15cm)。

与检查井衔接:靠背绕过井室时,混凝土需与井壁凿毛并涂刷界面剂。

三、注意事项

基底处理

必须彻底清除虚土,若基底为回填土需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雨季施工时,基槽内积水需抽干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施工缝留设

施工中断超过2小时需留设阶梯形施工缝,接缝处凿毛并涂刷水泥浆。

成品保护

养护期内禁止车辆碾压,交叉作业区域设置警示标志。

回填时使用小型机具,避免碰撞靠背混凝土。

验收标准

主控项目:混凝土强度达标、无蜂窝麻面、靠背与路缘石粘结牢固。

允许偏差:顶面高程±5mm,宽度±10mm,线型顺直度(10m拉线偏差≤15mm)。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

问题1:靠背与路缘石脱开

原因:浇筑前未湿润路缘石或振捣不密实。

处理:凿除脱开部分,涂刷水泥浆后重新浇筑微膨胀混凝土。

问题2:表面裂缝

原因:养护不及时或混凝土收缩过大。

处理:裂缝宽度<0.2mm时用环氧胶泥封闭;>0.2mm需开V型槽后压力注浆。

总结:路缘石靠背施工需重点控制模板安装精度、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养护措施,同时结合道路线型调整工艺细节,确保其与路缘石形成整体受力结构,提升道路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