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砌石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范文大全
一、引言。
干砌石工程在水利、道路等很多项目里都常用到。它的施工质量好不好,直接影响工程能不能稳定、耐用,安不安全。所以,要想干砌石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就得全方位、实实在在地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二、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把控。
1.石料挑选。
要选质地硬、没裂缝、不容易风化的石料。石料的抗压强度得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能低于30MPa。
石料形状尽量规整些,像薄片、尖角这类形状怪异的石料就别用了,这样才能保证砌得紧密。
石料进场后,得严格检查。每批石料都要按规定抽样做试验,看看抗压强度、抗冻性这些指标合不合格,合格了才能用。
2.砂料质量要求。
用来给干砌石勾缝的砂,要干净、坚硬,颗粒搭配得好,含泥量不能超过5%。
砂的颗粒大小得符合设计要求,一般用中砂或者细砂,细度模数也要在规定范围里。
施工场地准备工作。
1.基础处理。
先把干砌石的基础清理干净,把杂物、浮土都弄走,保证基础又坚实又平整。
要是遇到软土地基,就得按照设计要求处理,比如换填、夯实这些办法,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的控制点,准确测出干砌石工程的边线和高程控制点,然后设置明显的标志。
测量的误差得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施工位置一点都不差。
施工机械与设备准备事项。
1.机械设备选择。
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施工具体要求,选合适的机械设备,像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这些,要保证设备性能好,能满足施工需要。
还要准备好一些小工具,像手锤、撬棍之类的,这样施工操作才能顺顺利利。
2.设备调试与维护。
施工前,把所有机械设备都调试检查一遍,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各项性能指标都符合要求。
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定期给设备做保养、维修,保证施工的时候设备不会出问题。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砌筑工艺把控。
1.砌筑顺序。
砌筑要按照从下往上、分段跳着砌的顺序来,这样能保证砌体稳定。
相邻两段之间要留合理的接槎,接槎的地方要砌成阶梯形状,让砌体更牢固。
2.砌筑方法。
用坐浆法砌筑,先在基础面上铺一层至少5cm厚的砂浆,再把石料放在砂浆上,用手锤轻轻敲石料,让它和砂浆紧紧粘在一起。
石料要把大面朝下,放稳当了,不能有松动。每层石料都要错缝砌,上下层的竖缝错开距离不能小于8cm,千万别出现通缝。
砌筑的时候,要随时用靠尺和水平尺检查砌体平不平、直不直,偏差得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石料摆放与嵌缝要点。
1.石料摆放。
石料之间要紧紧靠在一起,缝隙宽度最好别超过2cm。要是缝隙比较大,就用小石块填紧,不能有空洞。
每层石料砌好后,要适当调整一下,让表面平整,线条顺直。
2.嵌缝处理。
砌完后,赶紧进行嵌缝。嵌缝要用比砌筑砂浆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砂浆,保证嵌缝牢固。
嵌缝要填得满满的,表面要平平整整,不能有脱落、裂缝这些问题。
边坡与挡墙施工质量控制。
1.边坡施工。
要是干砌石做护坡,得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排水孔,排水孔的距离和大小要符合规定。排水孔要畅通,不能堵了。
护坡表面要平整,坡度得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能超过±5%。护坡的顶部和底部要做压顶和脚槽,让护坡更稳。
2.挡墙施工。
挡墙的基础要建在坚实的地基上,埋的深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基础要砌得结实,和墙体连接得紧密。
挡墙要留伸缩缝和沉降缝,缝宽一般23cm,缝里要塞沥青麻丝这些软材料,这样能适应墙体变形。
挡墙的泄水孔也要按设计要求设置,保证水能排出去,别让墙后面积水把墙弄坏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1.自检与互检。
施工班组每砌完一层或者一段干砌石,都要自己检查一下,看看砌得合不合要求,发现问题马上整改。
各个施工班组之间要互相检查,互相学习、监督,一起把施工质量提上去。
2.专职质检员检查。
专职质检员要经常在施工现场巡查,每道工序都要检查质量,重点看石料质量、砌筑工艺、平整度、垂直度这些指标。
要是发现有地方质量不符合要求,要马上发整改通知,让施工班组在规定时间内整改,改好了才能接着干下一道工序。
四、施工后期质量控制。
勾缝与养护。
1.勾缝。
干砌石砌体初步稳定后就可以勾缝了。勾缝前,先把缝里的杂物清理干净,用水冲湿。
勾缝可以用凹缝或者平缝,缝深不能小于2cm,勾缝的砂浆要填得满满的、结结实实的,表面要光光滑滑、平平展展。
2.养护。
勾缝完了要赶紧养护,让砌体表面一直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能少于7天,可以用塑料薄膜、草帘盖上养护。
质量验收。
1.验收标准。
干砌石工程质量验收得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来,主要检查砌体平不平、直不直、坡度对不对、缝宽合不合格、石料质量好不好这些。
各项指标的允许偏差都有规定标准,像平整度偏差不能超过±3cm,垂直度偏差不能超过±5cm等等。
2.验收程序。
施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