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筑力学》课程标准.doc
文件大小:149.5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62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40106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学时:8/144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施工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制订人:

审订人: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标准》和《剑阁职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

《建筑力学》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方向课模块下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建筑构造

熟悉基本的建筑物构造,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建筑材料

熟悉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

建筑制图与识图

熟悉掌握基本的建筑制图识图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受力图绘制方法;

3.掌握平面力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4.掌握求解杆件内力的基本原理及绘制杆件内力图的方法;

5.掌握一般常用的塑性、脆性材料拉压的力学性能;

6.掌握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构件的应力分布规律;

7.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原理及方法;

8.理解正应力和切应力强度条件;

9.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理解常用的强度理论;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准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能够熟练准确地对平面静定结构进行内力计算;

3.能够准确地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

4.能够对杆件进行刚度计算;

5.能够对压杆进行稳定性分析;

素质目标

1.养成辩证思维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保持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培养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的自身发现与行业特点紧密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具备较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3.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品质,加强环保、节能、安全意识和执法观念,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122学时)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教学形式

备注

1

绪论

4

理论讲授型

1、教学做一体化

2

力与受力图

10

理论讲授型

3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25

理论讲授型

4

轴向拉伸与压缩

15

理论讲授型

5

剪切与挤压

10

理论讲授型

6

扭转

8

理论讲授型

7

直梁弯曲

32

理论讲授型

8

压杆稳定

8

理论讲授型

9

动荷载应力简介

8

理论讲授型

10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

24

理论讲授型

总计

144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章节(项目)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学时

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力与受力图

1.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

2.掌握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掌握几种常见的约束及其反力;

3.掌握单个物体的受力图画法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受力图的画法;

4.理解荷载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常见的荷载;

1.力的基本知识和静力学公理;

4

10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媒介资源:

教材、教案、计算机、黑板

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

形成性考核20%(出勤、课堂表现、习题作业)+终结性评价80%(期末理论考试)

2.约束与约束反力;

3

3.受力图;

2

4.荷载;

1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2.理解力矩、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力在坐标轴上投影;

1

25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媒介资源:

教材、教案、计算机、黑板

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

形成性考核20%(出勤、课堂表现、习题作业)+终结性评价80%(期末理论考试)

2.合力投影定理和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3

3.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3

4.力矩、合力矩定理;

2

5.力偶的概念、力偶的基本性质;

2

6.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2

7.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2

8.力的平移定理;

1

9.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

3

10.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3

11.物体系统的平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