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二次结构植筋深度如何确定.docx
文件大小:362.4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1.28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二次结构植筋深度和钻孔直径如何确定

1、二次结构植筋深度

二次结构植筋长度根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规定,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对受拉钢筋取(0.3ls,10d、100mm)三者之间的最大值;对受压钢筋,应取(0.6ls,10d和100mm)三者之间的最大值;对悬挑构件尚应在求出的数值基础上乘以1.5的修正系数。其中,ls是指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计算公式为ls=0.2αsptdfy/fbd。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αspt:考虑混凝土劈裂影响的计算系数,与植筋表面至构件表面的最小距离c有关。当c≤5d时,按相关表格取用;当c>5d时,取1.0(d为植筋的钢筋直径)。

在实际二次结构植筋中,如在剪力墙上植筋,通常配筋情况下保护层厚度加钢筋直径等会满足c>5d的条件,在梁、柱上植筋更会满足此条件,所以一般αspt取值为1。

d:植筋的钢筋直径。

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如HRB400级钢筋取360MPa。

fbd: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取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时,fbd取4.5;为C50、C55时,偏于安全取小值5.0;为C60及以上时,fbd取5.5。

当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且使用快固型胶粘剂时,表中的值应乘以0.8的折减系数。

例如,对于二次结构中常见的填充墙拉结筋,钢筋直径多为6mm,按上述公式计算: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时,ls=0.2×1×6×360/4.5=96mm,0.3ls=28.8mm,10d=60mm,所以取(0.3ls,10d、100mm)三者之间的最大值为100mm,即填充墙植筋最小锚固长度为100mm。对于构造柱、水平系梁等植筋,钢筋直径通常为12mm,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时,ls=0.2×1×12×360/4.5=192mm,0.3ls=57.6mm,10d=120mm,取(0.3ls,10d、100mm)三者之间的最大值为120mm,即构造柱、水平系梁等植筋最小锚固长度为120mm。

2、二次结构植筋钻孔植筋

钢筋直径与对应的钻孔直径

钢筋直径d(mm)

钻孔直径D(mm)

有机胶

无机胶

8

12

≥12

10

14

≥14

12

16

≥16

14

18

≥18

16

20

≥20

18

22

≥24

20

25

≥26

22

28

≥28

25

32

≥32

28

35

≥36

32

40

≥40

3、知识点延伸

(1)基材在植筋方向的最小尺寸hmin应满足下式要求:

hmin≥ld+2D

ld: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

D:钻孔直径。

(2)植筋与混凝土边缘距离不宜小于5d,且不宜小于100mm。当植筋与混凝土边缘之间有垂直于植筋方向的横向钢筋,且横向钢筋配筋量不小于Ф8@100或其等量截面积,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横向钢筋不少于2根时,植筋与边缘的最小距离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50mm。植筋间距不应小于5d。d为钢筋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