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防雷及接地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 .pdf
文件大小:2.07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5.79千字
文档摘要

防雷及接地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

1总则

本章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防雷接地工程及变配电室接地线安装工程。

2施工方案确定

(1)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x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2)明装引下线必须在距地面1.5?1.8m处做断接卡子或测试点(一条引下

线者除外)。断接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及镀锌

弹簧垫圈。髓引下线在距地0.5m处做断接卡子。

(3)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2根主筋。

(4)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但所

有金屑构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5)沿建筑物外墙明敷设的引下线,从接闪器到接地体,引下线的敷设路径,

应尽可能短而直。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直线引下时,也可以弯曲,但

应注意弯曲河处的距离不得等于或小于弯曲部线段实际长度的0.1倍。引下线

也可以暗装,但截面翩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意墙内其他金属构件的距离。

(6)引下线的固定支点间距离不应大于2m,敷设引下线时应保持一定松

紧度。引祭应躲开建筑物的出人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

(7)明敷设在易受机械损坏和危及人员安全的地方、地上约1.7m至地下

0.3m的一端地线应加保护措施。为了减少接触电压的危险,也可用硬塑料管

将引下线套起来聊泌材料獭。

(8)采用多根明装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和接

地线的连接情况,应在每条引下线距地1.8?2.2m处放置断接卡子。利用混凝

土柱内钢筋作为引线时,必须将焊接的地线连接到首层、配电盘处并连接到接地

端子上,可在地线端子处测量接地电阻。

(9)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m2的建筑物除

外)。避雷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

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10)接地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跨越伸缩缝时,应做煨弯补偿。

(11)接地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

(12)接地线距地面应不小于200mm,距墙面应不小于10mm,支持件应

采用40mmx4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人孔宽度与深度各为50mm,总长

度为70mm,支持件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一般为Im,垂直部分为1.5m,转弯部分为

0.5mo

(13)明敷设接地线敷设应平直,水平度与垂直度允许偏差2/1000,但全

长不超过10mmo

(14)转弯处接地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扁钢厚度的2倍。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1)充分熟悉相关图纸及设计要求;

(2)根据图纸要求准备相应施工图集等技术资料;

(3)编制技术交底。

3.2材要求

(1)品种规格

1)主要材料:镀锌钢材有扁钢;圆钢,铜材。

2)其他材料:电焊条、氧气、乙焕、支架、小线、螺栓、黄色油漆、绿色油漆等。

(2)质量要求

镀锌钢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冷镀锌或热镀锌材料,材料应有材质检验证明

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3.3作业条件

(1)避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

1)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条件。

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2)避雷引下线明敷设作业条件

1)支架安装完毕。

2)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条件。

3)土建外装修完毕。

4操作工艺

4.1工艺流程

(1)避雷引下线暗敷设:

调直扁钢或圆钢一下端与接地体焊接一随建筑物引上一隐检

(2)避雷引下线明敷设:

调直扁钢或圆钢一自上而下焊接连接一连接断接卡子与接地体

(3)变配电室接地线敷设:

预埋支持件一固定支持件一调直接地线一连接、固定接地线

4.2操作工艺

(1)避雷引下线暗敷设

1)首先将所用扁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