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培训考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为几类()
A.3类
B.4类
C.5类
D.6类
答案:C
解析:《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类。
2.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感染性废物()
A.被患者血液污染的棉球
B.废弃的免疫标本
C.废弃的疫苗
D.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答案:C
解析:废弃的疫苗属于药物性废物,A、B、D选项均属于感染性废物。
3.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答案:B
解析: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4.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除应当标有明显警示标识外,还应当系中文标签,其标识内容有()
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
B.产生日期
C.主要内容物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除应当标有明显警示标识外,还应当系中文标签,其标识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主要内容物等。
5.以下哪种物品属于损伤性废物()
A.医用针头、缝合针
B.手术刀
C.玻璃安瓿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医用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玻璃安瓿等都属于损伤性废物。
6.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
A.病理性废物
B.严重污染性废物
C.生活垃圾
D.感染性废物
答案:D
解析: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感染性废物。
7.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答案:C
解析: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8.对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正确的是()
A.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B.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C.置于专用包装容器内,密封送医疗废物处置单位
D.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后倒入生活垃圾中
答案:A
解析:对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9.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由()制定
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B.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C.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D.卫生部
答案:C
解析: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由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
10.以下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中,错误的是()
A.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B.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C.可以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
D.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答案:C
解析:不可以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A、B、D选项均为正确的医疗废物管理要求。
11.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原则是()
A.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B.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处置
C.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同第8题,对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12.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A.包装应防渗漏、防穿漏
B.采用黄色包装袋、双层包装
C.收集时应戴手套、口罩
D.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应装满后再更换
答案:D
解析:医疗废物收集容器不应装满后再更换,一般达到3/4满时就应更换,A、B、C选项均为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答案:B
解析:同第3题,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14.以下哪种医疗废物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内()
A.损伤性废物
B.感染性废物
C.药物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
答案:B
解析:感染性废物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内,损伤性废物应置于利器盒,药物性废物和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