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污水处理自查报告
一、医院概况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X]平方米,建筑面积[X]平方米。医院现有床位[X]张,设有临床科室[X]个、医技科室[X]个,年门诊量达[X]万人次,住院患者[X]万人次。医院污水处理主要来源于各科室的医疗废水、生活污水等,这些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化学药剂等,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我院于[具体年份]建成污水处理站,采用了“预处理+二级生化处理+消毒”的处理工艺。预处理部分包括格栅、调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均衡水质水量;二级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消毒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有效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X]立方米/日,能够满足医院日常污水处理需求。
2.运行管理情况
-人员配备:医院配备了专业的污水处理管理人员[X]名,均经过相关培训,具备污水处理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运行记录:建立了完善的运行记录制度,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参数、加药情况、水质检测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对运行记录的分析,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参数,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设备维护:制定了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储备了必要的设备配件,以便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三、污水处理自查情况
1.水质检测
-检测频率:我院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污水处理站进水、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每周对进水、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物(SS)、氨氮、总磷等指标进行检测,每月对出水的余氯、粪大肠菌群等指标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通过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分析,进水水质各项指标波动较大,主要是由于医院各科室的排水情况不同所致。但经过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出水水质基本能够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要求。部分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检测时间|进水COD(mg/L)|出水COD(mg/L)|进水BOD(mg/L)|出水BOD(mg/L)|进水SS(mg/L)|出水SS(mg/L)|进水氨氮(mg/L)|出水氨氮(mg/L)|进水总磷(mg/L)|出水总磷(mg/L)|出水余氯(mg/L)|出水粪大肠菌群(MPN/L)|
|----|----|----|----|----|----|----|----|----|----|----|----|----|
|[具体时间1]|[数值1]|[数值2]|[数值3]|[数值4]|[数值5]|[数值6]|[数值7]|[数值8]|[数值9]|[数值10]|[数值11]|[数值12]|
|[具体时间2]|[数值13]|[数值14]|[数值15]|[数值16]|[数值17]|[数值18]|[数值19]|[数值20]|[数值21]|[数值22]|[数值23]|[数值24]|
|……|……|……|……|……|……|……|……|……|……|……|……|……|
从检测结果来看,部分时段出水COD、氨氮等指标偶尔会出现超标情况。经分析,主要原因是医院在节假日期间门诊量和住院患者数量增加,污水排放量增大,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负荷过高;另外,冬季气温较低,微生物活性受到影响,也会对污水处理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检查
-格栅:格栅运行正常,能够有效拦截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但发现格栅间存在少量杂物堆积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随意丢弃垃圾,导致污水中杂物增多。
-调节池:调节池水位正常,水质水量得到了有效均衡。但调节池底部存在一定量的污泥淤积,需要定期进行清理。
-生化处理池:生化处理池内微生物生长良好,曝气均匀,溶解氧含量能够满足微生物代谢需求。但发现部分曝气头存在堵塞现象,影响了曝气效果,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和更换。
-消毒设备:二氧化氯发生器运行正常,加药系统能够根据污水流量自动调节加药量,确保消毒效果。但二氧化氯发生器的部分配件出现老化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更换。
3.污泥处理情况检查
-污泥产生量:医院污水处理站每天产生的污泥量约为[X]立方米,主要来源于生化处理池和二沉池。
-污泥处理方式:污泥采用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约为[X]%,然后定期交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