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标准.docx
文件大小:41.1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3.68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40121

课程类别:`技能课程

学分/学时:10/180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施工

适用年级:2020级

制订人:

审订人: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标准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标准》和《剑阁职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方向课模块下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建筑制图与识图

熟知基本制图标准及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建筑CAD

熟知CAD基本操作的命令,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图的绘制能力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为后续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建筑施工技术

熟练掌握常用工程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仪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分析数据的能力,处理数据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管理协作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测序与原则。

2.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仪器的使用。

3.熟悉各种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

掌握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

掌握用测回法进行竖直角的观测、记录和计算。

掌握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配合使用进行建筑物的定位与放线

掌握全站仪的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坐标放样等功能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

1.能描述地面点位的确定要素、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基本原则。

2.会操作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仪器。

3.能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等各项基本测量工作和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并进行成果处理。

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建筑物变形测量。

掌握处理误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测量成果进行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与人协助工作的良好品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自主创业

4、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品质,加强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节约这“7S”管理,树立“7S”理念,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180学时)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教学形式

备注

1

测量工作认知

2

理论型

教学做一体化

2、做中教、做中学

2

高程测量

88

实训型

3

平面控制测量

90

实训型

总计

180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章节(项目)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学时

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测量工作认知

1.能正确叙述测量工程的分类、测量工作在建筑施工各阶段的任务和作用。

2.能正确叙述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知道大地水准面与基准线。

3.能正确叙述大地坐标、高斯平面

直角坐标、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描述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与工作内容;。

4.知道测量误差的概念、观测值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

1.测量技术的任务和作用、地面点位的确定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互动教学

媒介资源:

教材、教案、计算机、视频、黑板、8组仪器设备

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

形成性考核20%(出勤、课堂表现、课堂项目操作)+终结性评价80%(期末实训考试)

2.测量工作组织原则、方法与工作内容

3.误差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4.计算衡量精度的三大标准

高程测量

1.能根据建筑工程测量的要求进行水准点及水准路线的布设

2.能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水准测量。

3.能进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4.能使用水准仪等仪器进行四等高程控制测量

5.能进行水准测量成果的分析计算及水准测量成果的数据处理。

6.能对水准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注意其预防措施

项目一

普通水准测量

1.水准点及水准路线设置

4

88

教学方法:

项目式、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互动教学

媒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