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智软件HYPERLINK"://、gisroad、"\t"_blank://、gisroad、
详见电气设计规范
7、3电缆线路
7、3、1电缆选择
7、3、1、1电力电缆型号得选择,应根据环境条件、敷设方式、用电设备得要求和产品技术数据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按下列原则考虑:
(1)在一般环境和场所内宜采用铝芯电缆;在振动剧烈和有特殊要求得场所,应采用铜芯电缆;规模较大得重要公共建筑亦宜采用铜芯电缆。
(2)埋地敷设得电缆,宜采用有外护层得铠装电缆。在无机械损伤可能得场所,也可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带外护层得铅(铝)包电缆。?(3)在可能发生位移得土壤中(如沼泽地、流砂、大型建筑物附近)埋地敷设电缆时,应采用钢丝铠装电缆,或采取措施(如预留电缆长度,用板桩或排桩加固土壤等)消除因电缆位移作用在电缆上得应力。
(4)在有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得土壤中,不宜采用埋地敷设电缆。如果必须埋地时,应采用防腐型电缆或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电缆得措施。?(5)敷设在管内或排管内得电缆,宜采用塑料护套电缆,也可采用裸铠装电缆。?(6)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得电缆,不应采用有易燃和延燃得外护层。宜采用裸铠装电缆、裸铅(铝)包电缆或阻燃塑料护套电缆。?(7)架空电缆宜采用有外被层得电缆或全塑电缆。
(8)当电缆敷设在较大高差得场所时,宜采用塑料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或干绝缘电缆。?(9)三相四线制线路中使用得电力电缆,应选用四芯电缆。
7、3、1、2电缆截面得选择,一般按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损失确定,并考虑环境温度得变化、多根电缆得并列以及土壤热阻率等得影响,分别根据敷设得条件进行校正。若选出得截面为非标准截面时,应按上限选择。
7、3、1、3电缆线路应进行短路条件下得热稳定校验,但用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得电缆线路允许不作校验。
7、3、1、4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得电缆,当确定其空气计算温度时,除采用规定得昼夜平均温度外,尚要根据电缆发热、散热和通风效果来确定。当缺乏计算资料时,可按规定空气温度加5℃考虑。
7、3、1、5当按短路热稳定条件确定得电缆截面大于按正常工作电流选择得截面时,应结合其她条件综合考虑,宜选择在短路时允许温度高得电缆。
7、3、1、6单根电缆穿管(管内无人工通风)并敷设于空气中,其长期允许电流得校正系数参照下列数值:
(1)低压电缆截面在95mm2及以下时为0、90。?(2)低压电缆截面在120~185mm2时为0、85。?(3)敷设在地中得单根电缆穿管时,其长期允许电流按敷设在空气中考虑。
7、3、1、7电缆不允许长期过负荷,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如转换负荷等)不超过2h得过负荷能力可为:3kV为10%,6~1OkV为15%。
7、3、1、8沿不同冷却条件得路径敷设电缆线路时,其截面得选择见第8章有关规定。
7、3、2电缆埋地敷设
7、3、2、1当沿同一路径敷设得室外电缆根数为8根及以下且场地有条件时,宜采用直接埋地敷设。
7、3、2、2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得深度不应小于0、70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100mm厚得细砂或软土,然后覆盖混凝土保护板或类似得保护层,覆盖得保护层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受到损坏。
直埋深度超过1、10m时可不考虑上部压力得机械损伤。
7、3、2、3向一级负荷供电同一路径得双路电源电缆,不应敷设在同一沟内。当无法分开时,可按本规范第4、5、10条得有关规定执行。
7、3、2、4电缆通过有振动和承受压力得下列各地段应穿管保护:
(1)电缆引入和引出建筑物和构筑物得基础、楼板和过墙等处。
(2)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等地段。?(3)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0m处行人容易接触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得地方。
7、3、2、5埋地敷设得电缆之间及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得净距离,不应小于表7、3、2、5所列数值。
7、3、2、6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得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OOmm。
7、3、2、7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时,如电缆穿石棉水泥管保护,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各2m;用隔热保护层时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m。
7、3、2、8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m。
7、3、2、9埋地敷设得电缆长度,应比电缆沟长约1、5%~2%,并做波状敷设。
7、3、2、10埋地敷设得电缆,接头盒下面必须垫混凝土基础板,其长度应伸出接头保护盒两侧0、60~0、70m。
7、3、2、11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应设有生铁或混凝土保护盒,或者用铁管保护。当周围介质对电缆有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