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质量防治】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防治操作指南.docx
文件大小:4.84 MB
总页数:8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2.6万字
文档摘要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防治操作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筑给排水 2

第三章建筑电气 24

第四章通风与空调 40

第五章燃气工程 49

第六章防火封堵 57

第七章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排烟窗、挡烟垂壁.72

附录 78

第一章总则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操作指南

(机电安装篇)》。

本《操作指南(机电安装篇)》适用于珠海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扩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相关工作。

机电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是指各类影响工程使用功能、使用安全和外形观感的常见性质量问题。

设计单位应按不低于《操作指南(机电安装篇)》的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并完善相应的设计技术指标。施工图审查单位应对《操作指南(机电安装篇)》在施工图中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查。

工程五方责任主体单位应将《操作指南(机电安装篇)》的有关要求纳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

建设单位应列支执行本《操作指南(机电安装篇)》所产生的相关费用。

本《操作指南(机电安装篇)》由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站负责解释。

建筑机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操作指南

(机电安装篇)》的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第二章建筑给排水

室内给水管道敷设防治措施

住宅户内水平给水干管应沿顶棚敷设,并宜在室内局部管网最高点设置排气阀(宜设置在室外或卫生间);在承重墙体中,给水管道不论管材是金属管还是塑料管(含复合管),均不得直接埋设在建筑结构层内。【条文说明:如一定要埋设时,应经结构技术论证及监理审核,可在管外设置套管,这可以解决在套管内敷设和更换管道的技术问题,确认埋在结构层内的套管不会降低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在承重墙体中,如采用压槽的形式预留管位,应考虑结构钢

筋保护层厚度及抹灰层厚度,压槽深度不宜大于15mm,墙体完成面距离管壁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要求(墙内冷水管不小于10mm、热水管不小于15mm),压槽表面应做防水处理。【条文说明:对于压槽深度不能满足管道安装要求,应请结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复核,确定具体压槽深度;若采用后开槽及后开孔洞,须经结构设计负责人员同意。】

—2—

在非承重墙体开凿横向管槽的长度不得大于300mm;管槽内管码固定间距不大于1.2m,采用金属管卡固定PPR管时,管卡与管道之间应采用塑料带或橡胶垫等隔垫。

生活给水配水干管顶部或管网最高点应安装自动排气阀和真空破坏器。【条文说明:根据《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第3.2.11条第4款,防止用户在水嘴后接软管导致虹吸回流污染。】

减压阀前设置过滤器,过滤器的滤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滤网网孔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室内排水管安装的防治措施

同层排水预留穿梁(承重墙)及后开孔洞,须经结构设计师许可。

应采用自带水封装置的便器、存水弯配件的洗手盆,排水管段上不应另设存水弯;无水封地漏的排水管道上应设置存水弯,存水弯水封深度应为50mm~100mm;严禁采用活动机械活瓣替代水封;

不常用的排水器具可共用存水弯,保证水封形成;【条文说明:如干区地漏和淋浴排水共用存水弯,避免住户个人卫生习惯造成地漏水封无水情况】

洗手盆器具排水管连接处采用专用密封配件及打密封胶处理;

—3—

住宅卫生间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立管应分开设置,并单独接入室外检查井。

立排积水排除装置参考大样图住宅卫生间沉箱内应设置二次排水,二次排水应连接直径不小于Φ75独立排水立管或废水管,禁止连接污水管;当接入废水管时,应考虑设置水封或其它隔绝返臭的措施;可采用积水排除装置安装在废水立管上。

立排积水排除装置参考大样图

—4—

卧室内卫生间的排水管道应做隔声包覆处理或采用消音管材;厨房、卫生间内的管道、设备不宜设在厨房、卫生间与卧室之间的隔墙上;卧室外的排水立管不得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否则应采用隔声包覆处理或采用消音管材。

高层建筑内排水雨水系统应采用承压管(公共区域敞开式阳台排雨水管除外);高层外排雨水重力流在首层立管下半部位至排出管或架空层悬吊管应采用承压管;半有压式内排水系统天面应设置87型雨水斗(雨水斗的材质应采用碳钢、不锈钢、铸铁、铝合金、铜合金等金属材料),雨水斗由短管、导流罩(导流板和盖板)和压板等组成,外排水系统从女儿墙侧口排水的外排水管道进水口应在侧墙外设置承雨斗。

外墙敷设雨落水管或其他硬聚氯乙烯管材及管件应具耐候性,生产原材料中应添加抗老化剂,必须满足耐久性、紫外线老化条件指标要求。【条文说明:根据《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及《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