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2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6010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学时:4学分/72学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适用年级:一年级
制订人:
审订人: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剑阁职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方向课模块下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普通话
了解幼儿教师口语的基本要求,通过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全面提高幼师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力求实现人的发展与适应职业的需要。
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
掌握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发展的特征;了解儿童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初步掌握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主要方法;知道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和特点;学会观察与解释学前儿童的行为,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为学前儿童卫生学、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学习奠定基础。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为后续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
掌握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发展的特征;了解儿童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初步掌握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主要方法;知道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和特点;学会观察与解释学前儿童的行为,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2
幼儿园游戏
学习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掌握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的一般原理,正确实施班级管理和幼小衔接工作,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正确运用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科学提供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的基础,避免不合理的活动设计
4
实习实训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理解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
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
4.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5.了解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
6.了解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病因、表现及预防;
7.了解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能力目标
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
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
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
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
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素质目标(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
4、具备较高的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72学时)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教学形式
备注
1
绪论
2
理论教学
活动课时6学时
2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10
理论教学
3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8
理论教学
4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卫生
6
理论教学
5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
10
理论教学
6
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6
理论教学
7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8
理论教学
8
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
8
理论教学
9
托幼园所的环境卫生
8
理论教学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章节(项目)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学时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绪论,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要求和任务
1.明确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
2.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要求及任务
1.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和意义
2.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研究方法
2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媒介资源:教材、教案、计算机、视频、黑板
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
形成性考核50%(出勤、课堂表现、习题作业)+终结性评价50%(期末理论考试)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