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哈姆雷特学案.doc
文件大小:25.04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5.06千字
文档摘要

《哈姆雷特》自主导学案

教学规定

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波折的故事情节、锋利的戏剧冲突刻画经典人物的写作特点。

2、专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基础?积累】

1、作家作品

1、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重要作品有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悲喜剧(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莎翁悲剧的特点:

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伤、消极。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因此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2、故事梗概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忽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目前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困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察觉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深入证明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谦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懂得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运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成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应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种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发,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予以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经典之一。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混淆()淆()乱崤()山佳肴()

繁文缛()节被褥()溽()热匍匐()

戏谑()暴虐()诙谐()难堪()

怪诞()踟蹰()踌躇()彳亍()

踯躅()迷惘()延宕()虔()敬

紊()乱劝诱()嫁奁()陨落()

横()暴脚镣()瞭望()燎原()

燎了眉()毛枭首()棕榈树()伴侣()

编纂()攥住()篡夺()戕害()

蟊贼()闷热()闷声闷气()闷沉沉()

甲壳()躯壳()地壳()金蝉脱壳()

藩属()吐蕃()宿怨()山鹬()

颤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