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案例《海底世界》.doc
文件大小:32.0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1.68千字
文档摘要

23.海底世界

课题

海底世界

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

校本课程

课前三分钟——我眼中的海底世界

课程

标准

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能较完整地讲述自己眼中的海底世界,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教材

解读

本文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活动、植物及矿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时,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学情

分析

1.三年级下学期,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大体复述文章内容,对新鲜感的句子也产生一定兴趣,有了上学期学习的“理解难懂词语”方法之后,虽然能理解个别稍有难度的词句,但这些理解方法有待老师帮助归纳和运用练习;

2.此学段学生想象力强,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教师适当的引导有助于他们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情感和文章表达的美好价值观。

学习

目标

课前三分钟:能用普通话,较完整地说清楚自己眼中的海底世界的样子。

1.认识“窃、私”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生字“官、迅”。

2.抓关键语句,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评价

任务

课前三分钟:学生展示结束,出示评价标准,教师进行评价。

1.采用学生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读准字词。

3.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半包围结构的字,包围部分和被包围部分之间大小的协调,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

4.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特点。

评价颁奖。

教学

板块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

出示

图片

课前三分钟:我眼中的海底世界。

出示“地球”的图片,说明海洋占据了71%的表面积。

板块1:

师生合作,集中识字

课件出示:

宁静器官危险海参金属

攻击迅速后退推力警报

章鱼细胞海藻储量窃窃私语

1.根据预习情况读准词语。

可采用学生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课件出示:

官、迅

2.重点指导难认生字。

借助生字图片(了解生字结构,偏旁部首以及笔顺)用联系生活实际组词的方法,认识“官、迅”。

4.多音字“差”三个读音,通过字音组词认识并记住三个读音。

板块2:

引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课文中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点名学生用一句话概括。

板块3:

精读理解。

小组探究: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特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对哪个段落感兴趣,教师出示哪个段落进行讲解;

课文是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的活动、海底植物、矿物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的。

了解海底的光线,明白“波涛澎湃”的意思。

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表现在:黑暗中有光点,宁静中有声音。

3.利用列数字和做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海底的动物: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

4.海底除了动物还有植物和矿藏。

教师出示植物、矿藏的段落进行讲解分析。

总结

识字教学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有助于学生读好文章,理解内容。这节课的识字教学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次,本次教学主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方法简单适用,收到的效果也很好。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对文中描述的漆黑的深海光点闪烁、动物们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及海底的植物都不是很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而,多媒体的运用,突破了这一难点,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最终学习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