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数5教学设计.doc
文件大小:13.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平均数

【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里所讲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量的和除以这组数量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可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区别。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求平均数的方法,着重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切实掌握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能力教学点:

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教学点:

在与同学合作交流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引导,学习例1。

1、第42页例1的情景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题意)。

2、嵌入数学问题:

(1)“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理解什么是“平均数”(所有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

(2)求平均数必须知道什么?

所有的矿泉水瓶有几个,然后再平均分。

(3)计算平均数

(14+12+11+15)÷4

=52÷4

=13(个)

(4)体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总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合作、指导,学习例2。

1、结合要求观察统计表,获取必须得信息;

2、合作完成“平均身高”,解决问题。

3、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巩固成果、加强理解。

1、求平均数的方法你可以自己总结一下吗?它有什么意义?

2、完成练习十一。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