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艺术综合课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探索.docx
文件大小:18.9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02千字
文档摘要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艺术综合课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探索

【摘要】创造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源动力,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实现梦想。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是国家发展的大计,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国一直努力追寻的目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关注到了艺术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课标中对创造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上,更加强调在艺术综合课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本文将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引领下尝试从艺术综合课的角度,将跨学科融合的概念带入课堂,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以及本校的实践案例来探索艺术活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培养创造力的意义;艺术与创造力的关系;如何开发学生创造力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义

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和长期形成的教育方式,抑制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学生模仿能力强,创造能力弱。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观念、方式的改变刻不容缓。加登纳在《艺术与人的发展》一书中提出,几乎每个孩子在4~7岁时,“在没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创造力的,这个阶段正是最自由的阶段。”[1]马斯洛曾写道:“几乎所有的儿童,在受到鼓舞时,在没有规划和预先意图的情况下,都能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一种游戏或比赛。”[2]可见儿童天生是具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而且这种能力是可以进一步被激发和引导出来的。著名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在其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阐述了他对儿童艺术发展的观点,他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本身。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3]

我们发现有创造力的学生更善于发现和探索新事物,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学习动力也会更强,更敢于尝试新事物,富有创新精神,不怕失败。这样他们在实践中就能学到更多东西,也能更好地把想法变成现实。创造力就像是一个魔法棒,能让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加有趣和多彩,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给他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因此,教育者和学校应重视培养创造力,将其纳入教育目标。课程和教学方法需创新,为学生创造自由探索和表达的空间。艺术综合课程有助于学生发现兴趣,激发创造潜能。教师应鼓励跨学科学习,结合艺术与其他学科,通过实践和创作加深知识理解。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艺术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

艺术与创造力紧密相关,艺术不仅是审美表达,也是创造力的展现。艺术教育对创造力培养至关重要,它鼓励学生尝试探索,增强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与创造力的结合还能推动跨学科学习,为其他领域提供新视角,是培养和展现创造力的重要方式。

(一)唤起创造的冲动

小学阶段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唤起学生的创造冲动,打开创新思维的“开关”,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艺术具备打开这一“开关”的能力,它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候一首乐曲、一幅画、一个色彩、一个动作都能激起学生的创作冲动,让我们脑洞大开,产生很多奇思妙想。而老师就是这个“开关”的触发器,不要关停和过多的限定,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激发,通过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获取更多的创造可能,让他们看到创造的意义、价值和乐趣。

(二)鼓励自由化的设计

在艺术活动中,鼓励学生自由设计,给予学生创造的开放性环境和活动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舞蹈课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主题或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即兴创编舞蹈动作。这种自由化的动作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感受多样化的音乐

舞蹈与音乐紧密相连,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诠释舞蹈或者在音乐的启发下创作一幅美术作品。每个人听到一首乐曲的感受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同一个乐曲,有些同学听出了春天植物发芽的感觉,有些学生感觉动物在森林里玩耍,有些学生感觉是自我情绪的舒缓,大家在听到音乐后通过肢体动作自由表现,我们能看到不同的个体创造出的不同表现方式。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和情绪的音乐,可以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情绪、旋律可以是轻柔舒缓的,激情洋溢的,也可以是轻松欢快的,在音乐的世界里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听觉的刺激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音乐,并据此编排舞蹈,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四)敢于个性化的艺术表现

在艺术教育中,鼓励学生个性化表现至关重要。个性化表现不仅有助于学生挖掘自身的创造力和潜能,更能培养他们的独特审美观和艺术情感。在课堂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