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2.48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22千字
文档摘要

高一物理4月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46分。第1~7题为单选题,每小题4分;第8~1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多选或不选的得0分。)

1.蹦极运动以其惊险刺激深得年轻人的喜爱,图示为某次蹦极运动中的情景,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性绳一端固定在机臂上,另一端固定在质量为m的蹦极者身上,蹦极者从机臂上由静止自由下落,当蹦极者距离机臂h时,下落至最低点。空气阻力恒为重力的,重力加速度为g。此过程中()

A.弹性绳增加的弹性势能为

B.蹦极者减少的机械能为

C.蹦极者的最大动能为

D.蹦极者和弹性绳组成的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

2.如图所示,钢球从斜槽轨道末端以的水平速度飞出,经过时间t落在斜靠的挡板中点。若钢球以的速度水平飞出,则()

A.下落时间仍为t B.下落时间为2t C.下落时间为 D.落在挡板底端B点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表示的是有关圆周运动的基本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轻杆长为l,若小球在最高点的角速度小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向下

B.图b中若火车转弯时未达到规定速率,轮缘对外轨道有挤压作用

C.图c中若A、B均相对圆盘静止,所在圆周半径,质量,则A、B所受摩擦力

D.图d中是一圆锥摆,增加绳长,保持圆锥的高度不变,则圆锥摆的角速度不变

4.一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开始向上运动,如图甲所示,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其机械能E与位移x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曲线上点A处的切线的斜率最大,则()

A.在0~x1过程中物体所受拉力是变力,且x2处所受拉力最大

B.在x1处物体的速度最大

C.x1~x3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在0~x2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5.太阳系外行星P和行星Q可能适宜人类居住,P半径是Q半径的,若分别在P和Q距星球表面附近高为h处水平拋出一小球,小球平抛运动水平位移的二次方随抛出速度的二次方变化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忽略行星自转。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行星P和行星Q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B.行星P和行星Q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C.行星P和行星Q的密度之比为

D.行星P和行星Q的密度之比为

6.宇宙中有两颗恒星S1、S2,半径均为R0。如图分别是两颗恒星周围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公转半径r3的关系图像,则()

A.恒星S1与恒星S2的质量之比为2∶1

B.恒星S1与恒星S2的质量之比为4∶1

C.恒星S1与恒星S2的密度之比为1:2

D.恒星S1与恒星S2的密度之比为2:1

7.如图所示,A、B两个天体可视为双星系统,质量比,A、B同时绕它们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此可知,A天体绕O点运动的()

A.向心力大小为B的3倍 B.角速度大小为B的

C.线速度大小为B的3倍 D.轨道半径为B的

8.静止卫星到地心距离为r,加速度为,运行速率为,地球半径为R,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为,则()

A. B. C. D.

9.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10.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光滑圆轨道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径r=0.4m,最低点处有一小球(半径比r小很多),现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则要使小球不脱离圆轨道运动,v0应当满足(g=10m/s2)()

A.v0≥0 B.v0≥4m/s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可以提供输出电压为8V的交变电流和直流电流,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测量并分析,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他进行了下面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