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安徽卷)
生物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安徽,1)真核细胞的质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泡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只能主动转运一种分子或离子
B.水分子主要通过质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
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核膜在分裂间期解体,在分裂末期重建
D.[H]与氧结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
答案B
解析液泡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能转运一种或一类分子或离子,A错误;水分子主要通过质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B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核膜在分裂前期解体,在分裂末期重建,C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并形成ATP,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
2.(2024·安徽,2)变形虫可通过细胞表面形成临时性细胞突起进行移动和摄食。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有纤维的消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小分子
C.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不需要质膜上的蛋白质参与
D.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所致
答案A
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由题意可知,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A正确;变形虫摄入的食物进入溶酶体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为小分子,B错误;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需要质膜上的蛋白质进行识别,C错误;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与去组装所致,D错误。
3.(2024·安徽,3)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包含一系列酶促反应,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酶。细胞中ATP减少时,ADP和AMP会增多。当ATP/AMP浓度比变化时,两者会与PFK1发生竞争性结合而改变酶活性,进而调节细胞呼吸速率,以保证细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质基质中,PFK1催化葡萄糖直接分解为丙酮酸等
B.PFK1与ATP结合后,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变性失活
C.ATP/AMP浓度比变化对PFK1活性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D.运动时肌细胞中AMP与PFK1结合增多,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由“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包含一系列酶促反应,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酶”可知,PFK1不能催化葡萄糖直接分解为丙酮酸,该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A错误;PFK1与ATP结合后,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仍有活性,B错误;ATP/AMP浓度比变化,最终保证细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说明其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运动时肌细胞消耗ATP增多,细胞中ATP减少,ADP和AMP会增多,使AMP与PFK1结合增多,细胞呼吸速率加快,导致细胞中ATP含量增加,从而维持能量供应,D正确。
4.(2024·安徽,4)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某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分化的部分应答通路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内的相应受体
B.酶联受体是质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识别、运输和催化作用
C.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分子与靶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有活性
D.活化的应答蛋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定向分化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贯穿细胞膜内外的酶联受体,A错误;酶联受体位于质膜上,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信号分子,磷酸化的酶联受体具有催化作用,但图示过程未体现其运输作用,B错误;ATP水解产生ADP和磷酸基团(磷酸分子的一部分),磷酸基团与应答蛋白(靶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有活性,C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信号分子调控图中应答通路产生活化的应答蛋白,活化的应答蛋白再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定向分化,D正确。
5.(2024·安徽,5)物种的生态位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白马鸡与血雉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和日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白马鸡的分布占比/%
血雉的分布占比/%
旱季
雨季
旱季
雨季
针阔叶混交林
56.05
76.67
47.94
78.67
针叶林
40.13
17.78
42.06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