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卷,1)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C.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染色质和核糖体
答案C
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B错误;破伤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且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拟核内DNA裸露,无染色质,D错误。
2.(2021·湖南卷,1)以下生物学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在待测液中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B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先加甲基绿染色,再加吡罗红染色
C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先用盐酸水解,再用健那绿染色
D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答案D
解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使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到待测样品中,A错误;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对细胞染色,由于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错误;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因此观察线粒体时不需要用盐酸水解,C错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后,吸去多余的培养液后即可镜检开始计数,D正确。
3.(2021·湖南卷,3)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1mol/LNaCl溶液和1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
答案D
解析施肥过多使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引起“烧苗”现象,A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与细胞壁分开,B正确;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不断吸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1mol/L的NaCl溶液和1mol/L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不相同,因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其渗透压高于蔗糖溶液,D错误。
4.(2021·湖南卷,4)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
解析早期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生态系统,由于空间、资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所以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图中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为该食草动物的最大数量,所以环境容纳量应小于a的纵坐标值,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食草动物过多会导致植物数量的下降,食草动物数量的下降又会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多,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过度放牧使得草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致使草原退化,D正确。
5.(2021·湖南卷,5)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C.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D.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
答案B
解析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来实现细胞信号的传递,体现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正确;如果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将会使该位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