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应和(hè)咄咄逼人(duō)
B.迸溅(bèng)倜傥(tǎng)踉踉跄跄(liàng)
C.踌躇(chú)缥缈(miǎo)叱咤风云(chì)
D.蹒跚(pán)矍铄(shuò)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差强人意,需要继续努力。
B.他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所以常常直言不讳。
C.他虽然努力了,但成绩仍然不尽人意,真是咄咄怪事。
D.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精神矍铄,充满活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他不仅学习勤奋,而且成绩优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精神矍铄,充满活力。
B.他虽然努力了,但成绩仍然不尽人意,真是咄咄怪事。
C.他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所以常常直言不讳。
D.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差强人意,需要继续努力。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精神矍铄,充满活力。
B.他虽然努力了,但成绩仍然不尽人意,真是咄咄怪事。
C.他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所以常常直言不讳。
D.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差强人意,需要继续努力。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6.《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7.《观沧海》是一首______朝诗人曹操所作的诗。
8.《春》是朱自清的一篇描写______季节的散文。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其中“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的______。
10.《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共20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颜渊》)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君子,需要具备哪些品质?(4分)
14.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学习方法?(4分)
15.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人生态度?(4分)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6-20题。(共20分)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