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期ab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题目所给的拼音,用正楷字将下列词语写在田字格内。(4分)
(1)yōuyǎ()()(2)qíq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鞠躬尽瘁妇儒皆知
B.锋芒必露再接再励
C.妇孺皆知再接再厉
D.锋芒毕露鞠躬尽瘁
3.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入恰当的词语。(4分)
(1)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是一位______的科学家了。
(2)面对困难,我们不能______,而应该勇往直前。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2分)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②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③然而,它并不失为一种树中的好女子。
④它虽然高大,但并不粗壮。
A.④①③②B.④①②③C.①④②③D.③①④②
5.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入恰当的关联词。(2分)
他虽然______年纪大了,______仍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6.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他______,总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7.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入恰当的诗句。(2分)
(1)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入恰当的诗句。(2分)
(1)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9.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入恰当的诗句。(2分)
(1)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2)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0.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入恰当的诗句。(2分)
(1)_____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共12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简述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2分)
14.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简述孔子关于为人处世的观点。(2分)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6-20题。(共28分)
《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