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部编教材九
第三回
部编教材九年级
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第3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
1.故事情节概括
⑴史进为救朱武等三人,拒绝绑其请赏,火烧庄院后杀退官兵,前往延安府寻师父王进。
⑵史进在渭州茶坊偶遇鲁达,二人相认后结识卖药的李忠,同去饮酒时听闻金翠莲父女被郑屠欺压的遭遇。
⑶鲁达资助金氏父女盘缠,次日护送他们离开,随后到郑屠肉铺故意刁难,三拳将其打死,之后逃亡。
2.情节梳理
⑴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朱武被围→史进拒捕→杀庄客、烧庄院→突围上少华山→辞别山寨→寻师至渭州遇鲁达
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酒楼上闻金氏啼哭→问明郑屠强骗民女→资助金老→智阻店小二→肉铺刁难郑屠→三拳打死郑屠→逃亡避捕。
章节主题
章节主题
本章节通过史进因救人毁家、鲁达因打抱不平沦为逃犯的情节,展现了北宋末年官场黑暗(如郑屠仗势欺人)、底层百姓备受压迫的社会现实,体现了《水浒传》“官逼民反”的核心主题——正直之人在腐朽制度下难以容身,被迫走向反抗道路。同时,史进的重义、鲁达的侠义,也凸显了小说对“忠义”“除暴安良”精神的歌颂,为后续“逼上梁山”的群像故事奠定基调。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1.史进(九纹龙)
⑴重情重义,不愿背信弃义:
语句:朱武等三个头领跪下道:“哥哥,你是干净的人,休为我等连累了……”史进道:“如何使得!恁地时,是我赚你们来捉你请赏,枉惹天下人笑我。若是死时,与你们同死,活时同活。”
分析:面对朱武等人主动请绑以不连累自己的请求,史进严词拒绝,强调“同死同活”,宁可放弃安稳生活、烧毁庄院,也要保护朋友,展现出重信守义、不愿背主求荣的品格。
⑵果断决绝,行动果敢:
语句:史进下梯子,来到厅前,先叫王四,带进后园,把来一刀杀了。喝教许多庄客,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叠起了,一壁点起三四十个火把。
分析:发现王四因醉酒导致机密泄露后,史进立刻斩杀王四,迅速组织庄客收拾财物、放火突围,一系列动作干脆利落,体现其临危不乱、果断行动的性格。
⑶坚守清白,拒绝落草:
语句:史进道:“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你劝我落草,再也休题。”
分析:朱武邀请史进留在山寨做寨主,史进以“清白好汉”自许,认为落草是“玷污父母遗体”,坚决拒绝,显示他对身份名誉的重视,以及坚守正道、不愿与绿林为伍的原则。
2.鲁达(鲁提辖,后为鲁智深)
⑴嫉恶如仇:
语句: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分析:听闻金翠莲被郑屠强骗欺压的遭遇后,鲁达立刻暴怒,直言要打死郑屠,甚至不顾李忠、史进的劝阻,展现出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恨和本能的正义冲动。
⑵脾气急躁,行事粗犷:
语句:李忠道:“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鲁达道:“谁奈烦等你,去便同去。”……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跤,便骂道:“这厮们挟着屁眼撒开,不去的洒家便打。”
分析:李忠因卖膏药需要稍等,鲁达立刻不耐烦,不仅呵斥李忠,还推搡围观群众,脏话怒骂,体现其脾气火爆、行事鲁莽的一面,符合“粗人”形象。
⑶粗中有细,心思缜密:
语句: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投状元桥来。
分析:担心店小二通风报信拦截金老父女,鲁达特意坐在店里“两个时辰”,估算他们走远后再行动,看似粗莽,实则心思细腻,体现其周全的考虑和对弱者的保护。
⑷豪爽仗义,轻视钱财:
语句: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分析:自己带钱不足时,直接向史进、李忠借银,且不纠结于“归还”,史进大方拿出十两,鲁达也毫不客气,尽显江湖豪侠的爽利与对钱财的豁达态度。
3.李忠(打虎将)
⑴小气吝啬,不爽利:
语句: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把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分析:史进拿出十两,李忠仅摸出二两,且银子数目少,被鲁达嫌弃“不爽利”并丢还,侧面反映出李忠作为江湖卖艺人的经济拮据,以及性格中相对小气、不够慷慨的特点。
⑵隐忍妥协,畏惧强势:
语句: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道:“好急性的人。”当下收拾了行头药囊,寄顿了枪棒。
分析:面对鲁达的粗暴驱赶围观群众、打断自己卖膏药的行为,李忠不敢反抗,只能陪笑妥协,体现其在强势人物面前的隐忍与软弱,符合底层江湖艺人的生存状态。
4.郑屠(镇关西)
⑴仗势欺人,横行霸道:
语句:(金翠莲)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