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
第6章蒙太奇理论
第3单元
提要
蒙太奇是一种电影的语言,也是电影的基本创作技法,在剧情电影中应用得极为广泛。剧情电影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运用蒙太奇多视点、多角度表现事物的技法不但能提取事物的本质、高度概括地展现事物的真实面,还能通过镜头或场面及段落的剪辑,让观众得到超乎真实记录之外的东西——情感和意象,从而使电影真正成为一种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人们发现,蒙太奇已和电影艺术密不可分,它不但能够应用于剧情电影,还能应用于纪录电影。甚至可以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第1节蒙太奇的概念
一、蒙太奇的由来
蒙太奇(montage)原为法国建筑学中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可解释为将有意涵的时空拼剪在一起的手法,先是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在电影诞生之初,人们并不知道胶片可以剪断重新粘贴。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短片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都是以单镜头的方式完成的。后来人们才发现,不但胶片可以重新粘贴,将不同的镜头粘贴在一起还可以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早期的电影摄像机
第1节蒙太奇的概念
一、蒙太奇的由来
镜头的组接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比如,可以把一个长镜头中不必要的部分剪去,然后把剩余部分组接在一起;可以把同一主体不同角度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可以把不同主体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可以把不同类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可以把不同思想或寓意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等等。
美国的电影先驱、著名导演和电影理论家大卫·格里菲斯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并将成果大胆应用到他的电影作品中。格里菲斯有意识地采用分镜头的拍摄和剪辑方法,多视点、多空间表现动作对象,由此归纳出“不是实在地描述整个动作,却又使观众看到了全部动作的感觉”的剪辑技巧。同时,他还利用镜头连接顺序、镜头长短安排来创造戏剧性的效果和节奏,使蒙太奇第一次有了美学意义。
第1节蒙太奇的概念
一、蒙太奇的由来
此后,苏联著名电影大师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根据格里菲斯的表现手法,结合自己的实验形成了一种剪辑理论,这种理论被称为蒙太奇理论。现今概念上的蒙太奇并非简单的“装配”,而是指在苏联发展起来的“蒙太奇”理论。
普多夫金认为,两个镜头并列产生的意义大于单个镜头的意义,甚至将电影认为是镜头与镜头构筑的并列的艺术。在描述一个主题时,可以将一连串相关或相关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普多夫金还明确提出“将若干片段构成场面、将若干场面构成段落、将若干段落构成影片的方法就是蒙太奇”。
第1节蒙太奇的概念
一、蒙太奇的由来
以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为代表的一批苏联导演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蒙太奇的内涵和美学意味。
他们发现了蒙太奇表意的基本特点:单个镜头不具有独立的、明确的叙事功能,只有将镜头组接在一起才能产生意义;不同顺序的镜头组接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意义。
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了时空上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第1节蒙太奇的概念
一、蒙太奇的由来
与蒙太奇相对立的表现手法是长镜头。长镜头反对镜头的割裂,主张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
法国学者安德烈·巴赞将这种电影表现手法上升到了美学观念的高度,向蒙太奇理论提出了挑战。他强调电影语言的演进应该向现实主义的方向发展,即强调电影的真实性,要如实展现事物原貌的真实性、多义性和透明性,反对传统蒙太奇对电影时间、空间的割裂,主张保持戏剧空间的统一和时间的真实延续,强调电影叙事结构的真实。
第1节蒙太奇的概念
一、蒙太奇的由来
由于长镜头和景深镜头最适合表现这种美学理念,因此,一些电影人提出了长镜头理论。长镜头理论提倡通过景深镜头和摄影机的运动来表现事物的相关方面,故又称为镜头内部蒙太奇。
蒙太奇和长镜头都是电影表现的艺术形式,代表了两种理念的碰撞。其实,在电影创作中,两种理念并无优劣之分,也并非完全对立。在许多电影中,我们都能找到共存的例子。如在《木马屠城记》中,小男孩看见木马时,木马的镜头就采用了长镜头的表现手法,而其他大部分镜头用的则是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第1节蒙太奇的概念
二、蒙太奇的发展历史和表现功能
在电影诞生初期,有些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的出现纯属意外。导演梅里爱在巴黎的歌剧院广场拍摄街景时,由于机器出了故障,他不得不停拍了几分钟。在放映影片时,他看到一辆街车突然变成了灵车,原来是机器停拍时,后者代替前者出现在镜头前面了。于是他发现了电影的一个重要特技:用替代来进行骤变。
某些无法以其他手段拍摄的效果就是根据上述原理实现的,例如《战舰波将金号》中被挖出来的眼睛、《地下水道》中角色被子弹打穿胸膛、黑泽明的《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