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数学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教案2025秋.doc
文件大小:1.15 MB
总页数:4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02万字
文档摘要

PAGE1

PAGE0

第1章有理数

1.1有理数

1.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

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如:0,1,2,3,…,,.

2.下面的温度怎样表示?

[教学说明]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到以前学过的数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量:

如: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像这样的日常生活中描述温度的零上多少摄氏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水位的升高和_______,现金的收入和_______,商品的买进和_______等类似的数量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称之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问题:你能再举几个其他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教学说明]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意义相反;(2)同一种量.

3.定义: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的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

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表示为10℃,零下5℃表示为-5℃.

(1)正数

小学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5.5等,都是_______.为了加以强调,_______前可加上“+”(读作正)号,但一般省略不写.如5可以写成+5,+5和5是一样的.

(2)负数

在正数的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是_______.“-”号不能省略.如:-5,-0.36.

(3)0既不是_______,也不是_______(0不再仅仅表示“没有”,也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教学说明]通过归纳总结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举出实际例子加深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特征及表示方法.

三、示例讲解,掌握新知

例1填空:

(1)出口货物500吨记作-500,进口货物262吨记作_______;

(2)如果产量增加20%,记作_______,那么产量减少3%记作_______;

(3)向东前进30m记作+30,向西前进10m记作_______.

[教学说明]让学生先观察记法,找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用正负数来表示.

例2把下列叙述改成使用正负数的方法

(1)向南走-20m,即_______;

(2)飞机下降-200m,即_______;

(3)飞机上升-3000m,即_______;

(4)商店赢利-1000元,即_______.

[教学说明]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掌握它的表示方法.

四、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1)向东走5米记+5米,那么向西走6米记作_______;

(2)获利200元记作+200元,亏损100元记作_______;

(3)前进10步记作_______,后退5步记作_______;

(4)上升10米记作+10,那么-5表示_______;

(5)向东记作正,则-12米的意思是_______;

(6)海面下-200米相当于_______.

2.如果一个只能上下移动的物体向上移动为正,那么:

(1)物体移动-3m表示什么意义?

(2)物体移动5m表示什么意义?

(3)物体向下移动-10m表示什么意义?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查漏补缺,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答案]1.(1)-6米(2)-100元

(3)+10步 -5步(4)下降5米(5)向西12米(6)海拔低于海平面200米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入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负数的产生是实际生活的需要,进一步理解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

1.1.2有理数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复习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