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本章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总结知识结构,使其进一步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2.通过对本章典型问题的举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进一步加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本章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的灵活运用及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边回顾边画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总体把握,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后面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有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使具有相同性质的不同数学问题可以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用字母表示数,还可以使数量关系的表示简洁明了,更具普遍意义,给研究和计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代数式
(1)代数式的定义
代数式是数与数之间、数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字母之间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等)连接起来的式子.所以代数式中可以有“+”、“-”、“×”、“÷”(或分数线)、乘方等运算符号,但不能有“=”、“≠”、“”、“”、“≥”、“≤”等符号.另外,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规范书写
①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或省略不写,如6×b常写作6·b或6b.但数与数相乘不遵循此原则,如6×8不能省略乘号,否则就写成了68,也不宜将“×”改为“·”,否则就写成了6·8,容易与6.8混淆.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而有理数又要写在无理数前面,如6b一般不写作b6,2πr2不写作π2r2.
③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如1÷a,通常写作1a(a≠0).
④相同字母相乘,一般不把每个因数写出来,而是写成幂的形式,如a·a写作a2,a·a·a写作a3.
3.列代数式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先把问题中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即列代数式,使问题变得简洁,更具一般性.但列代数式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弄清运算顺序,掌握诸如和、差、积、商、倍、大、小、多、少、增加了、增加到、除、除以等概念.
4.求代数式的值应注意的问题:
(1)若代数式中省略了乘号、代入数值后应添上“×”号;
(2)若代入的值是负数或分数时,应添上括号;
(3)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应写成“当……时,原式=……”的形式;
(4)代数式的字母可取不同的值,但所取的值不应该使所在的代数式或实际问题无意义.
5.正确理解单项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的定义
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为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6,a都是单项式.因此,单项式只能含有乘法以及以数字为除数的除法运算,不能含有加减运算,更不能含有以字母为除数的除法运算.
(2)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系数为1或-1时,通常省略不写,但“-”号不能省略.如1ab写成ab,-1ab写成-ab.
(3)单项式的次数
一个单项式,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的次数是几,我们习惯上又称作这个单项式是几次单项式.单项式中字母的指数为1时,1省略不写,但计算单项式次数时不能丢掉,或误认为是0.
6.理解并掌握多项式的有关概念
(1)多项式的意义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含有加减运算,也可以含有乘方、乘除运算,但不能含有以字母为除数的除法运算.
(2)多项式的项.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常数项在多项式中次数最低.多项式有几项,我们习惯上又称为“几项式”.
(3)多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7.多项式的排列
(1)升幂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
(2)降幂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降幂排列.
8.整式的意义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整式中不能含有以字母为除式的除法运算.
9.同类项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10.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1)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