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3.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3.5.1点和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任何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体会线段、射线、直线的形象,正确区分这三个图形,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
2.感受、体会、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两点间距离的概念.
【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熟悉简单的几何语言.
【教学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如果你站在一座足够高的楼上,望着楼底下的某一个人,那么你将能见到什么?
2.黑夜中用聚光灯照射远处的墙壁,我们会看到什么?
3.如果你把一条两头都打结的绳子拉直了,你将能发现什么?
[教学说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肯定,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从情景中,我们可以知道,你能看到的将是一个点,而这个点就表示着这个人或
聚光灯照射处
的位置,因此,可以概括:点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
点
图形:·A
表示:点A(A点).
2.日常生活中,一根拉紧的绳子、一根竹竿、人行横道线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
线段
图形:
表示:线段AB线段d
[教学说明]在讲解时,要注意一方面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考虑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具有这些形象.
3.利用线段的形象,我们顺利引出了射线与直线.
概括: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
射线
图形:
表示:射线AB射线d
直线
图形:
表示:直线AB直线d
[教学说明]考虑到“线段”的概念更为直观,所以由“线段”引入“射线”和“直线”,可让学生经历直线和射线的形成过程.注意几个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4.小结:对于线段、射线、直线,应该进行综合的比较:
[教学说明]将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进行对比,从而更好的掌握特征.可以先呈现表格,然后让学生观察填空.
5.试一试.
(1)线段公理
观察下图,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径,你会选择哪一条?
从上边的图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从A地到B地,走直路的路程是最短的,即在这些把A、B连结起来的线中,线段AB是最短的.
概括: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说明]两点间的距离是指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这是一个数量概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
(2)直线的公理
我们要把一根木条钉紧,只用一个钉子,行吗?那么至少需要订几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
由生活中的经验,我们都知道,一个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
概括: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说明]由实际生活现象归纳出相应的数学原理,是一个难点,教师可多举一些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如图所示,A、B、C是同一直线上的依次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B.射线AB与射线BC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AB与射线AC是同一条射线
D.射线BA与射线BC是同一条射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AB的长是A、B两点间的距离
B.线段AB是A、B两点间的距离
C.A、B两点间连线的长是A、B两点间的距离
D.线段AB的长是A、B两点间的距离
3.平面上有四个点,经过每两个点作一条直线,则作出的直线最多有()
A.3条B.4条
C.5条D.6条
4.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交点个数最多有()
A.3个B.4个
C.5个D.6个
5.如图所示,共有线段条;共有射线条;共有直线条.
6.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木板上,用手拨木条,木条能转动,这说明;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木板上,就能固定细木条,这说明.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对于第5题,学生容易数漏,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第6题是学生不太熟悉此的问题,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答案]1.C2.D3.D4.D
5.5,6,3
6.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