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数学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教案2025秋.doc
文件大小:10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3.83千字
文档摘要

PAGE1

3.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3.5.1点和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任何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体会线段、射线、直线的形象,正确区分这三个图形,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

2.感受、体会、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两点间距离的概念.

【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熟悉简单的几何语言.

【教学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如果你站在一座足够高的楼上,望着楼底下的某一个人,那么你将能见到什么?

2.黑夜中用聚光灯照射远处的墙壁,我们会看到什么?

3.如果你把一条两头都打结的绳子拉直了,你将能发现什么?

[教学说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肯定,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从情景中,我们可以知道,你能看到的将是一个点,而这个点就表示着这个人或

聚光灯照射处

的位置,因此,可以概括:点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

图形:·A

表示:点A(A点).

2.日常生活中,一根拉紧的绳子、一根竹竿、人行横道线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

线段

图形:

表示:线段AB线段d

[教学说明]在讲解时,要注意一方面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考虑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具有这些形象.

3.利用线段的形象,我们顺利引出了射线与直线.

概括: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

射线

图形:

表示:射线AB射线d

直线

图形:

表示:直线AB直线d

[教学说明]考虑到“线段”的概念更为直观,所以由“线段”引入“射线”和“直线”,可让学生经历直线和射线的形成过程.注意几个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4.小结:对于线段、射线、直线,应该进行综合的比较:

[教学说明]将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进行对比,从而更好的掌握特征.可以先呈现表格,然后让学生观察填空.

5.试一试.

(1)线段公理

观察下图,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径,你会选择哪一条?

从上边的图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从A地到B地,走直路的路程是最短的,即在这些把A、B连结起来的线中,线段AB是最短的.

概括: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说明]两点间的距离是指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这是一个数量概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

(2)直线的公理

我们要把一根木条钉紧,只用一个钉子,行吗?那么至少需要订几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

由生活中的经验,我们都知道,一个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

概括: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说明]由实际生活现象归纳出相应的数学原理,是一个难点,教师可多举一些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如图所示,A、B、C是同一直线上的依次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B.射线AB与射线BC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AB与射线AC是同一条射线

D.射线BA与射线BC是同一条射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AB的长是A、B两点间的距离

B.线段AB是A、B两点间的距离

C.A、B两点间连线的长是A、B两点间的距离

D.线段AB的长是A、B两点间的距离

3.平面上有四个点,经过每两个点作一条直线,则作出的直线最多有()

A.3条B.4条

C.5条D.6条

4.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交点个数最多有()

A.3个B.4个

C.5个D.6个

5.如图所示,共有线段条;共有射线条;共有直线条.

6.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木板上,用手拨木条,木条能转动,这说明;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木板上,就能固定细木条,这说明.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对于第5题,学生容易数漏,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第6题是学生不太熟悉此的问题,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答案]1.C2.D3.D4.D

5.5,6,3

6.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