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地理教学主题活动方案 .pdf
文件大小:677.31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9.95千字
文档摘要

地理教学主题活动方案

地理教学主题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

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

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

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

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

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

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

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

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

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

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

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

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

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

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

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

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

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

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

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

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

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高二(1)班共50人,男生36人,女生14人;本班

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13人,中上等生约23人,中等生约6人,中

下生约6人,后进生约2人。

高二(2)班共49人,男生37人,女生12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

尖子约0人,中上等生约7人,中等生约8人,中下生约22人,后进

生约12人。

2、(1)班学生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

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问题是计

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

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

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

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

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

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

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

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

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

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

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

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

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

几何意义。

5、(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