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7页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速递】
德国统一: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完成了统一。为之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2.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是1867年至1918年间的一个中欧的“二元君主国”。,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联盟,在这情况下,匈牙利国王与奥地利皇帝均是同一个人。属欧洲五强之一,国教是天主教,定都维也纳。
3.一战综述:三个阶段(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四大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索姆河战役/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4.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
【课文内容】
因何而战:
1.观察两幅图,说说有何内在联系?
【思考】
·图一德国工业产值变化的原因?变化后会有何需求?
据材料,说说欧洲各国存在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材料1:
材料2:“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
【思考】
·据材料1的两幅占比示意图,请为德国配一句内心独白?
·材料1反映出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材料2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说此话的目的是什么??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把两个军事集团的核心国家名称填写在图中)
(1)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2)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3)各方矛盾的由来:法国和意大利矛盾焦点在突尼斯问题。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普法战争中被德国割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和自由出海口。
【各方矛盾示意图】
4.巴尔干半岛为何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原因: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成为瓜分的重要目标。这里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既有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也有巴尔干各族人民与外国的矛盾,还有巴尔干人民同土耳其统治者的矛盾。
(2)波斯尼亚危机:1908年10月6日,奥匈帝国突然单方面宣布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遭到塞尔维亚强烈反对,波斯尼亚危机危机全面爆发。1909年3月,奥凶帝国和塞尔维亚缔结协定,对波黑的吞并成为了法律意义上的事实。波斯尼亚危机以奥匈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但吞并行为给奥匈帝国带来了几百万怀有敌意的斯拉夫人,帝国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其次,对德国的依赖使奥匈帝国牢牢绑在了德国的战车上,与柏林的同盟最终让维也纳走向了战争。
(3)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土耳其战败。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战败。
5.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1)事发: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萨拉热窝举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巡视。
(2)遇刺:在视察过程中,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的刺杀。他迅速从人群中冲出,拔出手枪像车中的夫妇连射三枪,均命中要害,裴迪南大公和其妻子当场身亡。
(3)普林西普:塞尔维亚族民族主义者,黑手社成员。在刺杀裴迪南大公后,看到自己行刺成功,开枪自杀未遂,又服毒跳河,但最终还是被抓获。1918年4月28日,24岁的普林西普因监狱中的恶劣条件感染肺结核而死。在普林西普的审判中,他曾说:“我是南斯拉夫民族主义者,旨在统一所有南斯拉夫人,我不关心什么形式的国家,但必须从奥地利中解放出来。”
(4)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有何认识?
评价:刺杀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其暗杀行为属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造成人类社会的灾难。
认识:在任何时候都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会直接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
6.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直接原因: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与对抗
7.一战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之后欧洲各大国相继卷入战争。战火后来还扩散到非洲和亚洲的德国殖民地。
如何去战:
1.欧洲战场三大战线:东线、西线(战事最惨烈)和南线。
2.重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