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
文件大小:18.93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21千字
文档摘要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根源,理解香港、澳门被割占和租借是列强侵略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结果,明确国家实力对维护主权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规律提出的,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科学方案,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时空观念

让学生梳理香港、澳门问题的发展脉络,准确掌握香港从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到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再到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澳门从1553年葡萄牙人逐步占据,到近代不断扩张的时间节点和空间变化。

清晰把握“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时间,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问题谈判的时间,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具体时间,在时空坐标中理解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史料实证

提供丰富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图片、影像等史料,如《南京条约》原文片段、中英联合声明文本、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等,引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分析和甄别,提取有效信息,论证香港、澳门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事实。

组织学生对不同史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历史解释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释,理解其对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重大推动作用,以及对国际社会解决类似历史遗留问题的示范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能够准确解释“一个国家”和“两种制度”的关系,以及这一构想在香港、澳门回归和回归后保持繁荣稳定中的作用。

家国情怀

通过讲述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历史细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引导学生关注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成就,增强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及其伟大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过程和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创造性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

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认识到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实现回归的根本保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与香港、澳门问题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条约原文、谈判记录、历史照片、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课堂练习题目,涵盖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多种题型,以便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设计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2.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和回归的大致过程。

查阅相关资料,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关于香港、澳门的信息,为课堂讨论和发言做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展示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大三巴牌坊等美丽的图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和看到的图片,展现的是哪两个地方?”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香港和澳门。”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新课讲授

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8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中的“香港被英国割占和租借示意图”,结合地图详细讲解香港问题的形成过程。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香港被割占和租借的相关条约及时间,然后提问:“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占了香港的哪个部分?1860年《北京条约》又割占了哪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租借了香港的哪些地方?租借期限是多久?”同时,讲述澳门问题的由来,展示澳门历史变迁的图片,提问:“葡萄牙人是如何逐步占据澳门的?”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在地图上找出相关区域,回答教师的问题。例如,学生回答:“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占了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租借了新界,租借期限为99年。”对于澳门问题,学生根据阅读和了解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和具体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直观地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国两制”的构想(12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讲话资料,提问学生:“在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我国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一个国家’和‘两种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讨论结束后,邀请小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