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
文件大小:18.8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43千字
文档摘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课文。本课主要包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两个子目。从单元架构来看,它上承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建设相关内容,下启后续外交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篇章,在整个中国现代外交史学习中占据开篇与奠基性地位。通过对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构建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认知框架,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历程,为深入探究后续更复杂多元的外交发展奠定基础。教材内容编排注重历史事件的逻辑性与连贯性,以时间为线,以重要外交理念与事件为节点,呈现新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新局面的过程。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历史地图等工具,梳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重大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不同阶段、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与地点等,让学生清晰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与空间联系,构建系统的时空架构,明确新中国外交起步阶段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发展脉络。

史料实证:展示丰富多样的史料,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文件、领导人讲话记录、国际媒体报道等,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与意义、“求同存异”方针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等,培养学生基于史料进行历史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历史解释:通过对历史现象和史料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为何选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何逐步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及“求同存异”方针怎样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等,使学生能够对复杂的历史外交现象进行合理阐释,提升历史思维深度。

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新中国外交发展,理解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等因素对外交政策制定与外交成就取得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外交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延伸,同时外交政策也能反作用于国家发展,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外交家们的智慧与努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外交对于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深入理解该政策的内涵、确立背景及对新中国外交走向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外交政策,凸显其革命性与进步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面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理解其在新中国外交实践中的首次应用及如何逐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分析其对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深远影响。

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清晰了解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过程与成果,深刻领会“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认识其对加强亚非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国际反帝反殖斗争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本质: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政策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逻辑、国家利益考量以及如何在外交实践中真正做到“独立自主”有一定难度,需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把握。

“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及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运用:学生较难理解在万隆会议上各国矛盾重重、意识形态差异明显的背景下,“求同存异”方针如何巧妙化解分歧、凝聚共识,需创设情境、深入剖析会议细节,引导学生体会外交智慧与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史料等素材,制作成生动形象的PPT课件,用于课堂展示,增强教学直观性与趣味性。

历史资料:准备如《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文本片段、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原文等一手史料,以及相关历史学者的研究著作片段等二手史料,供学生课堂阅读分析。

教学道具:准备世界地图、小国旗等道具,用于课堂上展示外交活动发生的地理位置、模拟国际会议场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那么在外交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会面临怎样的新局面?又会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呢?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部分学生尝试发表自己对新中国外交的初步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熟悉的开国大典视频,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对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外交走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定(7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PPT,呈现两组图片,一组是近代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场景(如《南京条约》签订),另一组是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