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2《保护人身权》教案 .pdf
文件大小:4 M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9.14千字
文档摘要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2《保护人身权》教案

课题10.2保护人身权课时第2课时

本框为“保护人身权”。人身权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的民事王

体的前提,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本框王要探讨了人身

教材分析权利的范围和网络自媒体时代容易被侵犯的肖像权、隐私权的保护。

本框也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末:维护目身的人身权,不侵犯他人的

人身权。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有了对民法典的基本了解,但对最重要的

人身权利的保护措施,了解的还不够深人。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分析、

解决回题的能力正在发展,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提升法律思维

和法律运用能力。在行为习惯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遵守校规校纪,

但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人身权的保护,可能缺乏足够的警觉性和自我

学情分析

保护意识。对干课程学习的景响,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但如果课程内容过干理论化,可能会景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案例,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知识。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保护人身权的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认识到

我国法律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从

核心素养

而增强学生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认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目标

路的信念。使学生明白,国家通过法律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彰显了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

第1页共13页

情感。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尊重他人人身权的道德意识,明白每个

人的人身权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O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

友善待人的品质,杜绝任何侵犯他人人身权的行为。教育学生在面对

涉及人身权的问题时,要秉持公正、善良的原则,妥善处理,提升学

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法治观念:帮助学生了解民法典中关于人身权的具体规定,明确

人身权的内涵、外延以及保护方式,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让学生知

道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人身权受法律保护,同时也不得侵犯他人的

人身权。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人身权益,提高学生依法

办事的能力,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

行为方式。

健全人格:通过对保护人身权的学习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性

思考、冷静应对问题的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在面对人身权相关的复

杂情况和纠纷时,引导学生保持平和的心态,客观分析问题,避免因

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让学生明白,在维护自身人身权的同时,也

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学会在权利与义务之间找到平衡,促进学生人格

的健康发展。

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人身权不仅关乎个人利益,也关系

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社会法治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保护人身权的法律法规,积

极维护社会的人身权利秩序。当发现侵犯人身权的行为时,勇于站出

第2页共13页

来,通过合法途径予以制止,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

的力量。

1.理解人身权的内涵和外延(详细讲解人身权包含的生命权、身

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具体权

利,以及每种权利的特点和范围,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清

晰区分不同类型的人身权)

2.掌握民法典对人身权的保护规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