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四川省什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无答案.docx
文件大小:39.17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2.82千字
文档摘要

四川省什邡中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哪个地理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潮汐现象

D.地球磁场

2.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

D.气候类型

3.下列哪种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A.水

B.土地

C.煤炭

D.太阳能

4.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哪两个因素决定?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出生率和迁移率

C.死亡率和迁移率

D.出生率和年龄结构

5.下列哪个城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成都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6.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7.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9.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

10.城市化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方向是自西向东。

12.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3.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14.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15.城市化对环境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

16.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17.描述我国地势的特点。

18.解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19.列举两种可再生资源。

20.简述城市化的影响。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

21.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解释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22.分析我国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3.讨论人口自然增长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4.评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25.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26.分析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7.探讨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

28.绘制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并标注主要地形区。

29.收集并分析某城市人口增长数据,探讨其发展趋势。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

1.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设计一个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居民对水资源利用的看法。

3.设计一个城市交通优化方案,减少交通拥堵。

4.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方案,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5.设计一个旅游资源开发方案,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九、概念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6.解释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7.解释什么是绿色GDP。

8.解释什么是生态足迹。

9.解释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10.解释什么是智慧城市。

十、思考题(每题2分,共10分)

11.思考如何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12.思考如何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13.思考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14.思考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5.思考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十一、社会扩展题(每题3分,共15分)

16.分析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7.探讨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8.分析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19.探讨如何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20.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

一、选择题答案:

1.A

2.C

3.C

4.A

5.B

二、判断题答案:

6.错

7.对

8.对

9.错

10.对

三、填空题答案:

11.地球的内部圈层

12.海陆间水循环

13.自然资源

14.人口容量

15.城市化

四、简答题答案:

16.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17.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8.绿色GDP是指在传统GDP的基础上,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19.生态足迹是指维持一个人、地区或国家的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和水资源的总面积。

20.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城市。

五、应用题答案:

2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2)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四季变化的原因是地球公转。

2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是使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