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非一级达标校2023-2024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指出:“它既非中原王朝的传统,也并非少数民族的旧制,而兼有少数民族地方管理与中原监察传统的因素,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组合较合理的结构,即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地呈现着地方分权。”材料中的“它”最可能指的是()
A.元朝的行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西周的分封制 D.清朝的理藩院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少数民族”“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它”指的是行省制,它是元朝创立的新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A项正确;分封制和郡县制没有体现少数民族特征,排除BC项;理藩院没有体现地方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2.在公民大会上,雅典每位公民都有权听取负责人的报告;在十将军委员会中每位将军都要向公民大会汇报工作并接受其监督;公民大会还需审查陪审法庭的讼事;等等。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关注程序民主 B.民众有权监督政府
C.实行直接民主 D.注重培养合格公民
【答案】C
【解析】古代雅典每位公民都可以通过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这反映了直接民主制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政治程序遵循民主原则,排除A项;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有权通过公民大会监督政府,并不是所有民众都有,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对公民的培养,排除D项。故选C项。
3.1883年美国颁布的《彭德尔顿法案》规定:建立一个由不受党派控制的3人组成的文官委员会,其中两人不得来自同一个政党,对部分官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对文官进行分类,实行文官职业保险和建立统一的文官体系;等等。此举旨在()
A.打破美国分权制衡机制 B.稳定党派利益提高文官地位
C.保障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D.推进美国文官政治中立制度
【答案】D
【解析】材料“两人不得来自同一个政党,对部分官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突出强调了对文官的政党、职业化等方面的要求,凸显了政治中立原则,D项正确;打破美国分权制衡机制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分权制衡机制未被打破,排除A项;当时美国文官制度属于初创期,提高文官地位与时代特征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文官常任原则,无法体现保障国家政策连续,排除C项。故选D项。
4.明朝初期,藩王朱权、朱有燉,重臣邱濬等封建文人学士先后投入到戏曲创作中——他们在作品中渗透封建的家庭伦理观念,宣扬理学——得到了政府的肯定。这些做法()
A.有助于社会力量整合与教化 B.利于维护社会等级的尊卑有序
C.体现了基层治理的礼法并重 D.旨在促进儒学思想实现世俗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宗室、重臣和文化名人参与宣扬伦理道德的文艺创作,这有助于推动社会教化,A项正确;戏曲本为“低贱”的市民艺术,宗室、重臣参与其创作,打破了传统的尊卑等级观念,排除B项;这些做法有助于社会力量整合与教化,材料体现不出基层治理中“法”的地位,排除C项;促进儒学的世俗化并非不同阶层参与戏曲创作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5.如表所示是1975年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部分考古调查结论。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从舍根墓群的考古结果看,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陶罐、陶壶、马具和海螺等饰物已经成为促进该地区鲜卑、匈奴和契丹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
辽代韩州城遗址、豫州城遗址及墓地等考古遗存,说明古代通辽地区作为东部“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传播、扩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重要通道
进入清朝以后,通辽地区进入由游牧向定居转型的社会发展状态
A.少数民族地区封建经济发达 B.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
C.游牧民族生产方式遭到废弃 D.民族间文化交流居于主导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汉时期机已经存在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加绒,反映了我国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间的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封建经济并未达到发达的程度,排除A项;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