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渗透作用现象分析
A、B分别表示渗透作用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③在B图所示的U形玻璃管内,左右管内分别装入质量分数相等的葡萄糖、麦芽糖溶液。初始时两管中液面相平,假设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a.一段时间后,两管中液面的变化为:左管液面,右管液面。(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b.液面高度稳定后再同时向两管内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两管中液面的变化分别为:左管液面,右管液面,最后。;;;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①原理;②现象;;源于必修1P61“思考与讨论”: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习惯上说的半透膜是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
;选择透过性膜是的生物膜,其对不同物质的通过性不仅取决于,还与有关。因此细胞膜和半透膜类似,又有所不同。;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填“逆”或“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性。;(1)源于必修1P63“资料分析”: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
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
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源于必修1P64“与社会的联系”:浓度低的饮料可以用来补充体内水分,而浓度高的饮料不能很好地起到补充体内水分的作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考向一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分析
1.如图是平衡时的渗透装置,二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不变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
C.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减小
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大;;2.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假设溶质分子或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实验开始时,液面a和b平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液面
a会下降,液面b会上升
B.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
量分数相同,则液面a会上升,液面b会下降
C.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
D.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考向二动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分析
3.(2022·成都高三模拟预测)科研人员将人的成熟红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和几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渗出的现象)所需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红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B.处于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吸水涨破是由于溶
质分子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质浓度升高
C.氯化铵、甘油、乙醇、丙酮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依次减小
D.上述实验可以证明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4.五个大小相同的白萝卜幼根与植物甲的幼根分别放入A~E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30分钟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甲比白萝卜更耐干旱
B.植物甲在与白萝卜幼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
培养液中不能正常生长
C.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是B、D、
A、E、C
D.白萝卜与植物甲的幼根细胞在C溶液中水分子不会通过细胞膜向外转移;;;;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3.现象与结论
(1)现象;1.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分析
(1)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
①从细胞角度分析
a.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b.具有的成熟的植物活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且细胞液最好带有一定的颜色,便于观察,以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最佳。
c.细菌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②从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