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教育教学——以深圳市开放职业.docx
文件大小:42.6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94千字
文档摘要

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教育教学——以深圳市开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王美思,邱庆荣

(深圳开放大学深圳市开放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深圳518000)

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订版)中明确阐述了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备同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近年来,中职学校快速扩招,迅猛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工业机器人专业应运而生。深圳市开放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开放职校”)作为一所拥有36年历史的老牌公立学校,设立专业十余个,容纳师生四千余人。成立以来,一直保持初心,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开创新型教学结构,率先提出了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发展对象的“中德双元制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双元制”),该教学模式响应国家号召,在粤港澳先行示范区起到了表率作用,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

随着我国在工业革命中的迅速崛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根据2019年中国电子学会的报道,工业机器人在机器人市场中占比高达66%,并持续增长。教育部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通过对近几年各行业领域的人才数量进行分析,预测到2025年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的人才需求缺口将高达450万,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2]。2015年,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放弃其原有的王牌专业电子信息与技术,转型为工业机器人专业,成为全国首个开展该专业的中职院校。2019年,教育部积极响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时,新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3]。同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推出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新职业,实现了专业与职业的对接。

目前,深圳市只有3所公办院校和1所民办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

1.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深圳市内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所中职学校,率先开展了工业机器人专业,也是目前市内本专业开展得最为成熟的一所中职学校。

2.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在机电工程系设有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联合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面向工业机器人的厂商和应用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3.深圳市奋达职业技术学校:4所院校中唯一的民办院校,采用“3年中专+3年大专”的连续培养机制,延长了本专业学习的时间,以期培养出更加成熟的应用型人才。

4.深圳市开放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深圳市中职学校的佼佼者,在探索创新领域从不示弱,2019年开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并率先提出了以本专业学生为发展对象的中德“双元制”创新实验班,产学赛“三位一体”,注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定向输送人才。

现阶段,工业机器人专业在中职学校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观念比较保守,师资力量单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还不尽如人意;(2)教学过程中忽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3)教学导向性不足,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4)教学脱离实际,就业形势严峻。

为突破当下职业教育发展瓶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放职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完善教师队伍。响应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建议,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保持在60%以上。积极促进校企之间的人才流动,聘用企业工程师为实训指导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提升实践技能。遵守人才引进策略,吸纳各类工程师,实现人力资源交互共享,为教育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活力。

2.构建培训制度。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见图1),开展线上线下的理论培训,规定教师每年参加的理论培训课程不得少于72个学时。同时,与知名企业合作,分学期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每个专业教师每2年至少累计实践176个小时,保证教学不落伍、不脱离实际。完善的监督机制与考核式的管理政策推进了培训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促进了教师团队的进步。

图1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倡导终身学习。教务部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大型公开课,促进新老教师的交流学习和自我反思;平日里倡导“推门听课”,激活课堂的“原生态”;定期邀请工业机器人领域专家开展主题讲座,以及运用互联网课堂获取世界各地的优质资源等。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营造教师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内驱力。

完善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保证后续教育工作稳定开展的前提,开放职校针对本专业的特点,面向全体中职学生,建立了一套课程体系。

一年级主修公共基础课和几门简单的专业课,引导学生入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二年级主修专业实训课,提高其实践能力;三年级参加企业实习,体会专业课程的融合应用和相关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为走向社会做铺垫,如图2所示。该体系不仅帮助了学生从初中的文化课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