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朗读停顿类题型
答|题|技|巧
第一步:
读懂
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根据语境理解文意,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再仔细读所要划分的句子,进一步读懂句子意思。
第二步:
划分
1.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句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
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再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即要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自充当什么成分。其方法是先抓住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的停顿。
3.对照平时学过的多种停顿情况,确定停顿是否正确。(句间停顿以此类推)
第三步:
定答
再次朗读所划分的句子,看意思是否讲得通,内容是否合理,进而确答案。
『典型问答』
1.(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陶渊明独爱菊
2.(2021·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B.且焉/置土石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解
解
真题·思维剖析
(2024·江苏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①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
(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首领。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僧奇之曰()????????
②俟秋成偿官()
③明年秋()????????
④固辞,不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诏行之???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B.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其真无马耶(《马说》)
C.一动则大事去矣????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D.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2.【朗读停顿类题型】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
3.翻译下列句子。
(1)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2)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4.文中僧人对于谦的评价似有先见之明。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阐释于谦当得起“救时宰相”这一评价的理由。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