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类题型
答|题|技|巧
第一步:
(判断)
辩手法:准确判断、确定试题具体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联想、想象、象征、照应、渲染、铺垫、抑扬、衬托、讽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卒章显志……)
第二步:
(分析)
1.述内容:具体解释是如何运用某一(几)种表现手法的,即概括用某一(几)种表现手法表现的特定内定容
2.析效果:结合文章内容,从适当的角度(如选材、结构安排等)简述这一(几)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具体效果
答题三步走:辨手法——述内容——析效果(情感、主旨、作用等)
第三步:
(作答)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总结,写出答案。
答题模板举例对比: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和××进行对比,突出了……,表达了……情感。
『典型问答』
1.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收到讽刺效果的。(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思考探究】第三题)
【答案示例】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这种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表现为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这样写,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2.本文写法有抑有扬,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思考探究】二)
【答案示例】第2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作者的感受——先是感受到“雄壮”“伟大”,接着又觉得有一些“单调”,为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杨树时“惊奇地叫了一声的”做衬托,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这是欲扬先抑。第7段,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等,夸它是“伟丈夫”,也是欲扬先抑。本文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解
解
真题·思维剖析
(2022·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在起伏的版图上,稻田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形态,大小不一。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给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荷叶状的叫荷叶丘;在昌蒲洼的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脚的就是尖子丘;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几分田来的,就叫新开丘了。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③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面积也不小,足有五亩三分,这样的大田在小村里可不多见。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
④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包产到户时,爷爷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⑤几年之后,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这次,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其实,爷爷已八十高龄,即便身体再健康,也种不动长丰大丘了。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回来后总不忘和槐三爷唠叨几句,无非是让他提醒一下新初,田里要放水了,田里要治虫了,田里又要薅草了。有次新初随口回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
⑥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南下北上打工的行列。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
⑦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父母的语气里自有一份难以排遣的无奈。
⑧阳春三月的一天,母亲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