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题型03(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905.27 K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2.46万字
文档摘要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词语(段落)删除(调换)类题型

答|题|技|巧|

(一)词语能否删除(调换)

第一步:

表态

“能”或“不能”删除(调换)。表态:“不能”。

第二步:

分析原因(释义、比较)

1.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

2.解释原句的意思。

3.解释删除(调换)这个词之后,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意思。比较删除(调换)之后句子的意思,“与原意不符”。

4.作结:如果删除(调换)“××”一词,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不能删除(调换)。

第三步:

组织答案

抓住关键词,把握要点,将答案进行完整的表述,不得遗漏。

具体表述:不能删除(调换)。“××”一词......的意思,删除(调换)“××”一词,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或答词语的作用);使用“××”一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如果删除(换成)“××”一词,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不能删除(调换)(也可以答使用“××”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

『典型问答』

1.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宗白华《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第②段画线句中的“老式”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案:不能。“老式”是对房子的限制,如果删除就变成民间的所有房子,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朱自清的文章语言简洁、朴素自然、感染力强。《背影》中“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一句中的“找不着”能否换成“看不见”了?为什么?

答案:不能换,因为“找不着”写出“我”一直盯着父亲的背影看,直到再也找不到了,表现了我对他的感激、牵挂和难舍之情。而“看不见”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答|题|技|巧|

(二)段落能否删除

说明文

议论文

第一步:

表态

表态。一般回答“不能删去”。

表态。一般回答“不能删去”。

第二步:

阐明理由

1.该段的内容是……,其上/下文的内容是……,该段对上/下文……内容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或该段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或该段在结构上起……作用)。

1.该段的内容是……,其上/下文的内容是……,该段与上下文存在……的逻辑关系(或该段是对上文……观点的补充论证,避免了论证的片面性和绝对性,使论证更为严密;该段从反面论述了……观点,删后论证不全面;该段引出下文……)。

2.该段对事物/事理的说明更全面、更充分、更周密。

2.该段使论证更全面,更充分,更严密。

第三步:

构建模板

表态+理由(对……内容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句段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在结构上起……作用,在说明顺序上属于……顺序)+结论。

表态+理由(本段内容,上下段内容,本段与上下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结论。

注:逻辑关系一定要表述清楚。

(三)段落能否调换

说明文

议论文

第一步:

表态

表态。通常回答“不能调换”。

表态。一般是“不能调换”(常见的“能调换”的情况是: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且文中没有表明各并列层次的先后关系的句子)。

第二步:

阐明理由

1.因为这几段运用了……的说明顺序介绍……(第×段说明的是……,第×段说明的是……),二者存在先后(因果、递进等)的逻辑关系(或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古今中外的时间顺序,或存在由内到外、由前到后、由远及近、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边等空间顺序)。

或:因为这几段是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这样的行文安排符合人们认知事物/事理的一般规律(或这几段与上/下文第×段“……”句话相照应),调换后不合逻辑,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第×段的内容是……,第×段的内容是……,二者存在先后的逻辑关系(或某一段是另一段的前提);第×段与第×段之间是递进(逐层深入)关系,这样的行文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第×段与第×段之间是总分关系;第×段与第×段之间存在时间先后(如从古到今)顺序;或存在从小到大、先概括后具体等逻辑关系;与上(下)文“……”这一词(句)存在一一对应(前后照应)关系等。

2.因此不能调换。

2.因此不能调换。

第三步:

构建模板

不能调换。①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②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③所以不能调换。

两种情况:

(1)不能调换。①简要概括两段的内容;②指出两段之间的关系;③所以不能调换。

(2)能调换。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且文中没有表明各并列层次的先后关系的句子。

『典型问答』

中国文学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