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练基础
(2022·河北·承德市第二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
1.下列的历史时期和对应的阶段特征连接正确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①秦汉时期
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②史前时期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③夏商周时期
A.①——a②——b③——c B.①——b②——c③——a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属于史前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周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属于秦汉时期。C项正确;AB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中)
2.下列符合秦汉时期时代特征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大一统局面开创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西汉汉武帝时期推进了大一统的格局,D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黄帝炎帝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2019·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
3.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在陈县称王的是()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A项正确;吴广为都尉,排除B项;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排除C项;项羽是秦末起义军领袖、西楚霸王,排除D项。故选A项。
(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中)
4.“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轻徭薄赋 B.设盐铁官,盐铁官营、专卖
C.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 D.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设盐铁官,盐铁官营、专卖是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大一统措施,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汉初以来的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他们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021·辽宁·七年级期末)
5.下列封建王朝中,定都洛阳的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东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C项正确;秦朝定都咸阳,排除A项;西汉定都长安,排除B项;东晋定都建康,排除D项。故选C项。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
6.《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朝→西汉 B.西周→东周 C.夏朝→西周 D.商朝→西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赢秦氏,始兼并....高祖兴,汉业建”可知材料说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A项正确;根据题干“赢秦氏,始兼并....高祖兴,汉业建”可知材料说的是秦朝和西汉,排除B项;根据题干“赢秦氏,始兼并....高祖兴,汉业建”可知材料说的是秦朝和西汉,排除C项;根据题干“赢秦氏,始兼并....高祖兴,汉业建”可知材料说的是秦朝和西汉,排除D项。故选A项。
(2022·辽宁·沈阳市和平区南昌中学沈北分校七年级阶段练习)
7.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分道北上。卫青进千余里,穿越沙漠与匈奴主力相遇。激战一天未分胜负。卫青派兵从左右迂回包抄,把匈奴单于的营阵紧紧包围起来。单于败逃。霍去病也挥师北进,追击匈奴兵。这一漠北战役发生在()
A.A B.B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