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二十四节气 夏至介绍 文化习俗 主题宣传PPT模板.pptx
文件大小:10.41 M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1.65千字
文档摘要

夏至时节,美好如约而至“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前言导读

夏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最先被确立的节气之一。它不仅代表了一年中最长的一天,还是一年中阴阳交替的重要转折点。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全年最长。

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庆祝这一天,观察太阳的人都认为这天极为特别

夏至之后,气温逐渐升高。就像冬至是冬九九的开端(记录冬至之后81天寒天的方法),今年6月21日也标志着夏九九的开始。

夏九九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目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

夏至文化意义

夏至时节,美好如约而至

“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01

夏至文化意义

01

夏至文化意义

01

夏至文化意义

01

夏至文化意义

01

夏至文化意义

夏至气候特征

夏至时节,美好如约而至

“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02

夏至气候特征

02

夏至气候特征

02

夏至气候特征

夏至时节,人们还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在高温天气中,人体容易出汗,水分和盐分的流失加快,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因此,大家要多喝水,适当补充盐分和维生素,保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4.高温持久

此外,还要避免在炎热时段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尽量选择凉爽通风的场所活动,避免中暑和晒伤。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气温高、湿度大、多雨天气是夏至的主要气候特征。人们在夏至时节要注意防暑降温,合理安排作息,保持健康。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夏至的时机,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物产,品尝各种美味的水果和夏季作物。让我们在夏至的阳光下,度过一个愉快健康的夏季。

民俗风情展示

夏至时节,美好如约而至

“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03

民俗风情展示

03

民俗风情展示

在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而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祭神祭天

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民间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这祭天也南北有别,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03

民俗风情展示

03

民俗风情展示

夏至“忌雨”的习俗,其实就是一种气候期盼。古时农家把夏至半个月分为头时(前三天)、二时(中间五天)和末时(后七天),农人最怕的就是“时中下雨”和“时末打雷下雨”(《清嘉录》)。

忌雨

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反映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处境,因为夏至半个月打雷下雨,多半具有梅雨特征,对农作物生长弊多利少;而夏至半月过后,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作物开始需要水分了,所以农家都盼望分龙日(即农历五月二十日)以后,老天能及时下雨。至今,我国许多农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气象谚语:“二十分龙二十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

神话传说故事

夏至时节,美好如约而至

“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04

神话传说故事

04

神话传说故事

04

神话传说故事

04

神话传说故事

夏至的太阳毒辣无情,人们往往很难忍受,于是有一种名为“阳伞”的草叶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杨贵的贵族,他身体脆弱,每逢夏至时分更是难以忍受太阳的炙烤。一天,他无意中在一棵树下休息,发现树叶上的露水可以遮挡阳光,他于是摘下树叶,用来遮挡阳光,饱受炎热之苦的他从此得到了缓解。这个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模仿杨贵的行为,在夏至这天使用树叶遮挡阳光,这便是“阳伞”的起源。

故事四:阳伞的传说

夏至时节,美好如约而至“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