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活在课堂里》读后感.docx
文件大小:13.39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1.57千字
文档摘要

《活在课堂里》读后感

?假期有幸在首席名师程凤琴老师的带领下和工作室的老师们共读了李政涛老师的《活在课堂里》。李老师分别讲了理想的课堂,设计的课堂,传统的课堂,世界的课堂,科学的课堂,未来的课堂,教师发展的课堂。其中,最先吸引我的是第二章节“设计的课堂”,作为一名一线数学老师,在我们的认知理念里我们理解的教学设计就是对一节课的知识点的深度讲解设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更多的去思考课标、单元活动、数学核心素养的层级落实,但对于学科育人我们并没有做过深度的思考。

?李老师在谈到教学设计时,提到这样一句话“教学设计,就是设计学生的生命成长”。这句话分量很重,对我们教师而言是一种警醒。有的教师可能会说,我就上一节课,我就传授一门课的知识,哪有那么大的使命,怎会涉及到学生的生命成长?如果一节课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不涉及生命的成长,学生的生命又该在何时成长呢?所以,学生的生命成长应该就在举手投足间,就在课堂上,就在书本流转间,就在提问间,就在作业批改间,就在抬头的刹那间……学生的生命成长不是等来的,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来的,我们老师确实自觉或不自觉参与了学生的成长。?一个学生长成什么样子,跟他每天的遇见有关。每天他遇见笑脸,他就长成爱笑的样子;每天他遇见关怀,他就长成暖心的样子;每天他遇见书本,他就长成爱阅读的样子;每天他遇见提醒,他就长成守规则的样子……有的老师说,我爱他不就可以了吗?李老师说,爱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责任。没有责任感的教师,即使对学生有满腔的爱也无济于事。只有倾注自己的时间、心血和精力,用坚持不懈的教育行动来达成育人的使命。教育是带着使命感与责任感的职业,各个学科都有育人的重任。我们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设计教学内容的达成,还应该关注学科育人。李老师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数学名师华应龙上一节数学课,讲到了美国为了提高牙膏的销售量,就增大牙膏的口径,从而提高了牙膏的销售量;后来我国的商家也学着增大了牙膏的口径,有的直接增大到8毫米,消费的压力直接转化到了消费者身上。从而讲到了“俭以养德”的古训。虽说是一节数学课,但课堂中的育人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后我又细读了整本书,第一章节的“课堂,在即兴中创作,在试错中完美”,回想起去年十月份听郜淑君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水是生命之源》,整节课郜老师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伊始,郜淑君老师简单介绍常见的水流失现象,提出驱动问题:你认为我们国家缺水吗?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制定研究方案、分工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修改完善作品、成果汇报等一系列活动。课堂上主要以两个小组的汇报展示为主。第一个小组分工合理,分别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历史、解决水资源缺失的对策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工作原理、路线等。其中学生动手演示倒虹吸原理的操作,更是吸引在场师生的眼球,使得此原理简单明了。第二个小组主要从水浪费方面来汇报,结合数学,发现水浪费中的数学问题,以实际案例和数字告诉师生节约水资源,最后以朗朗上口的节水歌结束汇报。可以说整节课让我很受启发,郜老师课后评课时也非常中肯的告诉所有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一定要讲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讲出自己的课堂。?把教学的过程,当成创作课堂作品的过程一旦明了教学作为即兴创作的本性,也就彰显出课堂的作品本性。教学结束了,创作就结束了,作品随之诞生了。由此提醒我们要善待课堂和敬畏课堂,不要轻慢和怠慢了别人的作品与自己的作品。每一次听课的过程,都是目睹和观摩别人作品诞生的过程,当我们上课的时候,则是亲历和见证自己作品孕育的过程。无论这一作品是什么样的作品,都值得用心呵护与敬重。教师的一生,是创作课堂作品的一生。教师一生的个人收藏,最有价值的无非是两类收藏品:一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记忆;二是属于自己的课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