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本文化点亮园本课程
【摘要】在学前教育深化变革的进程中,将本土文化深度渗透到园本课程中,可有效提高园本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建本文化与园本课程的内涵,简要分析了建本文化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价值后,从环境浸染、教学融入、日常渗透与资源整合四个维度入手,重点阐述了建本文化视角下园本课程的构建策略,旨在提高幼儿园教学成效,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建本文化;园本课程
一、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园要时刻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本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利用贴近幼儿现实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提高其审美情趣,使其在感受、体验家乡艺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厚情感。而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实施本土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但从部分幼儿园园本课程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其中本土文化资源与园本课程的融合缺乏全面性与有效性,是导致幼儿园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的关键原因。故而,以建本文化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并研究本土文化资源与园本课程的深度融合路径,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建本文化
建本又称建安本、麻沙本,是古代在建阳北部麻沙、书坊一带印刻的书籍,属于建阳地区雕版印刷的产物。随着建本雕版印刷技艺的继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建本不再以一种独特的技术工艺流行在建阳地区,而是转变成了一种文化资源,在建阳地区广泛传播,充分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与人文风俗,因此,建阳素有“图书之府”的美誉。
(二)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是一种以现行法律规章制度为指引,以幼儿园现实环境条件为导向,以幼儿真实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为前提,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的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1]
三、建本文化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规章制度指出:幼儿园在开发建设园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深层次挖掘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而建本文化作为当地最具特色以及育人价值的文化资源之一,合理应用到园本课程中,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强化幼儿综合素养。因此,将建本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结合到一起,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二者的融合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传承弘扬本土文化
建本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大量的有价值教育资源,将建本文化资源渗透到园本课程中,开展有家乡、有民间特色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拉近幼儿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距离,促使幼儿在亲密接触本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与众不同,养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另一方面,基于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建本文化资源的支撑下,使幼儿教育深植于生活土壤中,利用含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在积极主动探究本土文化的过程中,认识到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到家乡人民敢于创新创造的拼搏精神,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其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后,既能够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还能够为本土文化的继承、弘扬,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数据创造了更多的渠道,但也给外来文化的入侵提供了路径。幼儿与外部世界的接触较少,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极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对此,将本土文化深度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亲密接触、体验、探究本土文化,时刻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丰富幼儿感性经验与审美情感,还能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喜爱家乡文化与祖国传统文化,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后,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四、建本文化视角下园本课程的构建策略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将建本文化资源与园本课程有机结合,培养幼儿核心素养,成为教师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内容,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部分幼儿园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在开发实施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未能深刻意识到本土文化资源有效应用的重要意义,导致幼儿与本土优秀文化之间的接触不够密切,限制了幼儿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对此,本文在建本文化视角下,提出园本课程的优化建设策略,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一)环境浸染——凸显建本文化韵味
3-6岁这一阶段,是幼儿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在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较强,会不断感受、观察、模仿环境中的要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经实践证明,在安全且舒适的教育环境中,幼儿会更加自在和放松,学习知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更强,相反在十分嘈杂、混乱的环境中,幼儿会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