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军队文职统一考试专业科目教育学类(教育学)考试试题
1.20世纪后期,我国兴起元教育学研究,推动教育理论的反思与建设,
下列属于元教育学论题的是()。
A.教育学的逻辑起点B.教育的本质C.教育的起源D.教育史
2.小学二年级要求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这种要求属于教育目的层级中的()。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3.罗森塔尔效应认为,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
A.教师的人格魅力B.教师的教学水平C.教师的威信D.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4.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
A.制约作用B.决定作用C.主导作用D.辅助作用
5.在近代教育史上,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反对思辨,认为教
育的任务是引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斯宾塞D.卢梭
6.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创办新式大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借鉴国外经验,其
借鉴的国家是()。
A.德国B.美国C.英国D.法国
7.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
心理健康辅导和()。
A.社会教育B.法制教育C.青春期教育D.爱国教育
8.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
A.管理规则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教育设施
9.创立“三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的古希腊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智者派
10.先秦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留下《荀子》一书,这本书开首第一
篇是()。
A.修身B.劝学C.荣辱D.正论
11.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思想科学的特点不包括()。
A.研究对象不同
B.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C.研究周期较长,针对性、实践性强
D.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2.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中提出的3条影响至今的基本原则是()。
A.基础性、顺序性和整合性B.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C.基础性、连续性和整合性D.基础性、选择性和顺序性
1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学习的“公约”或合同,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曼海姆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特朗普制
14.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和()。
A.文化B.体育C.艺术D.习俗
15.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A.礼B.仁C.忠D.孝
16.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及时的测评
与反馈的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
1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
A.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B.间接性、教育性、复杂性
C.探索性、主动性、教育性D.引导性、教育性、主动性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新教育运动开启的标志是()。
A.法国教育家开办罗歇斯学校B.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C.德国教育家利茨创办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D.瑞士教育家费里耶尔
在日内瓦组建国际新学校局
19.我国教育目的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
A.德、智、体B.德、智、体、美C.智、体、美D.德、智
20.我国古代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注重考核D.藏书读书
2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A.教师作为主体,担负着改变学生的重任
B.学生作为教师认识的客体,理应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
C.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联系
D.教学双方同为教学主体,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
22.某研究者欲考察教师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与师生关系之间的相关性
,他每天用一个小时去教室随机观察师生互动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灵
活记录观察结果。这种观察是()。
A.非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B.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C.参与式,结构式观察D.非参与式,结构式观察
23.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军事体育C.美育D.劳动教育
24.下列不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A.爱屋及乌B.举一反三C.学以致用D.勤学苦练
25.班杜拉认为个体能通过观察其他人的某些行为被加强而学习到新行
为,他把这种现象称为()。
A.社会惰性B.替代强化C.症状取代D.功能独立
26.教育调查研究的方法不包括()。
A.问卷B.观察C.试验D.访谈
27.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中两个有机联系的过程是()。
A.访谈和探索B.调查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