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匠类型及教育技术对工匠精神培养的作用
黄泽华,黄元盛
(1.泰国先皇理工大学工业教育与技术学院,泰国曼谷10520;2.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广东江门529090)
工匠一词来源于古代,进入21世纪后,工匠的范畴被扩大到了各行各业的拥有优秀技能或技术的工人。工匠精神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具有跨时空、跨国界性,比如中国春秋时期的鲁班、德国机械工业、日本电子工业、瑞士钟表业工人的工匠精神等,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学习[1]。现代工匠精神来源于产业,反过来又促进产业的发展。现在全球政治经济界、学术界都在研究工匠精神[2]。到目前为止,工匠精神的挖掘与传承已经从行业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比如瑞士工匠精神,瑞士在19世纪就实行学徒制,并且形成了制度化[3]。当前高校都在探索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探索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工匠精神培养相结合的方式[4]。现代工匠精神与古代工匠精神会有所不同,这也表明工匠精神是随着经济发展、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本文正是基于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对现代企业的工匠进行定义及分类,并对现代工匠精神的成因进行分析。
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爱岗、精益、专致、创新等方面,是个人职业道德、职业品质、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行为的综合表现[2,5]。工匠精神是工作者内在精神品质的表现,由其内在需求驱动实现。虽然不同时代的工匠精神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内涵是一致的。其一,爱岗。爱岗指的是工作者极其热爱自己的岗位和职业[2],把这份职业当作自己生活或生命的一部分来热爱,从而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独特的感情,对外表现出为这个职业岗位而自豪和陶醉,因专注而将这个职业岗位当作自己的终生追求,不因任何的外在因素而改变。其二,精益。精益指的是工作者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对每一个产品或服务、每一道工序的每一细节都孜孜不倦,精心琢磨,追求极致,达到完美无瑕[5]。其三,专致。专致指的是工作者态度严肃谨慎,陶醉于个人的工作[2];行动上执着、着眼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持之以恒,形成了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完美的精神。在爱岗、精益、专致、创新等工匠精神的内涵中,严谨专致比其他三方面更注重在时间上的体现。如果一个工作者没有超过十年以上的工作积累,很难体现严谨专致的工匠精神。其四,创新。创新是指工作者在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对认为比较完美的产品再寻找缺点,突破自我,从技术、工艺、品质等各方面追求完美、再突破、再创新的螺旋式循环上升过程。
随着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分工的细化,工匠概念的含义范围和层次越来越广,近年各行各业评选出的工匠,无论是行业种类、人员层次,都已经不是单一的基层工人,这种评选不是将工匠界定位为基层工人再进行评选,而是依据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爱岗、精益、专注、创新”[5]的含义界定参评人员的范围。工匠精神在越来越多的职业岗位中产生,工匠精神的作用越来越广。为了进一步发挥工匠精神在各个行业的作用,必须根据现代工匠精神对行业工作人员进行分类,确定工匠种类。
根据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制造行业的工匠可分为操作技能型工匠、技术技能型工匠、管理技能型工匠三种。在这种工匠分类中,三种类型的工匠的知识、技能和技术是相互交叉的,将某岗位归入其中一类,只表明该岗位对某方面的要求更高。操作技能型工匠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也有相应的要求,但该类工匠更注重个人操作技能,技术技能型工匠是技术和技能并重的岗位工匠,而管理技能型工匠则是以管理技能为中心的岗位工匠。为了对制造业的各个岗位的工匠进行分类,本文选取制造行业企业作为研究平台,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根据各个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对生产制造企业的岗位进行如下细分:公司的总经理(正、副),中层管理部门经理包括研发部、技术部、生产部、品质部、财务部、仓管部、人事行政部、统计部等部门的经理;研发部包括研发工程师、研发助理;技术部包括工程师和制图员、工艺员;生产车间包括车间主任、生产工人、维修工、跟单员、质量检测工;财务部包括会计、出纳;仓管部主要是仓管员;行政人事部主要是行政文员;统计部则主要有统计员。其中培养操作技能型工匠的岗位有生产工人、维修工、质量检测工、制图员、工艺员。培养技术技能型工匠的岗位有车间主任、研发助理、生产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培养管理技能型工匠的岗位有跟单员、出纳、仓管员、统计员、行政文员。
工匠精神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工匠精神是工作者内在精神品质的表现,由其内在需求驱动实现,这种内在需求就是内因。工匠精神形成的外因主要是外在环境。工匠精神形成的内因和外因符合唯物辩证法关系,即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对内因具有促进作用。
工匠天生的内在精神需求是工匠精神形成的内因,内因对外的表现形式是个人的特长、兴趣和爱好,这种兴趣爱好是推动人自主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一个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符合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