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理货员模考试题及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日常保管保养周期一般为()一次。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正确答案:A
2.装卸搬运时,木箱的码放高度不准超过()。
A、2.5米
B、3米
C、2米
D、3.5米
正确答案:A
3.电网管理平台中,查询仓库实时库存在()模块。
A、入库
B、仓储综合查询统计
C、出库
D、需求计划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仓储综合查询统计模块用于对仓库的各类数据进行综合查询统计,其中包括查询仓库实时库存。而入库模块主要记录物资的入库信息;出库模块主要记录物资的出库信息;需求计划模块侧重于物资需求计划相关内容,均不能直接查询仓库实时库存。
4.起重机司机不应进行操作的情形不包括()。
A、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
B、被吊物体上有人或浮置物
C、气温高于40摄氏度
D、超载或物体重量不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起重机司机不应进行操作的情形包括:超载或物体重量不清;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动,重物棱角处与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被吊物体上有人或浮置物;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等。气温高于40摄氏度不属于起重机司机不应进行操作的情形。
5.()是指由产品的具体尺寸和装运规模所决定的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能力。
A、装载能力
B、载重量
C、载货量
D、货物疏密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装载能力是指由产品的具体尺寸和装运规模所决定的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能力。载货量侧重于运输工具能够承载货物的重量;货物疏密度是关于货物在空间的密集程度;载重量主要强调运输工具可承载的重量,均不符合题干描述。
6.用户用电不得()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
A、干预
B、提供
C、危害
D、保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用户用电的行为不能对供电、用电安全造成损害,“危害”一词准确表达了这种负面的影响,而干预不一定是负面的,保证和提供与供电、用电安全和秩序并无直接关联,所以不得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
7.特种设备的()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
A、操作人员
B、管理人员
C、安全管理人员
D、作业人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作业人员和操作人员主要负责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管理人员范畴较宽泛,这里明确是安全管理人员承担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经常性检查及问题处理职责。
8.定期补货由()发起,按照预先设置的补货日期核对各二级仓、急救包库存,根据最高储备量与实际库存的差额(补货量)确定补货需求。
A、项目管理部门
B、物资使用部门
C、物资部门
D、物资管理部门
正确答案:C
9.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的罚款。
A、3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10.电网管理平台,退库单由()确认实物入库。
A、需求部门材料员
B、仓库负责人
C、仓管员
D、需求部门负责人
正确答案:C
11.为防止触电和短路事故而规定的人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及其它物体之间所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称为()。
A、安全距离
B、额定距离
C、设置距离
D、危险距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安全距离是为防止触电和短路事故而规定的人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及其它物体之间所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危险距离表述不准确;额定距离一般指设备等的规定运行参数距离等概念,与题干不符;设置距离也不符合该定义。
12.物流是物品由供应地向接收地的流动,是一种()活动。
A、管理
B、业务
C、流程
D、经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它涉及到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些活动的协调与配合,实现物品的空间转移和时间价值的创造,从而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求。物流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它在创造物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
13.()是反应配送任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A、车辆折旧
B、行走里程
C、油耗
D、人员配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配送任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与配送过程中的行走里程相关,行走里程能直观反映配送任务涉及的路程长短,进而体现任务量大小。油耗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直接反应任务量的关键指标;车辆折旧主要与车辆使用